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等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还是思茅?从历史学的角度去概论,说普洱茶产于思茅也不为过,因为在行政区划上,西双版纳长期隶属于“思普”和“普洱府”,直到1973年“分家”,方才“各自为政”。因此也才有《续云南通志长编》之说:“六大茶山,在昔均隶思茅厅,思茅厅又属普洱府,故外省人士概名滇茶为‘普洱茶’,实则普洱并不产茶,昔思茅沿边十二版纳地所产之茶,盖以行政区域之名而名耳。”按今日之行政区划,普洱茶产地或说主产地又该是什么地方呢,普洱,还是版纳?
普洱茶真正的产地在哪里?
方国瑜先生曾经作《闲话普洱茶》一文,这篇文章对普洱茶的产地和命名,从历史、语言和经济三个方面作了界定,从而成为后代学者研究普洱茶史的一座丰碑,以下是关于方国瑜先生论证“普洱不产茶”观点的文字:
而茶叶之集中出口,则在普洱,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六)说:“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根据万历志所记路程:由景东一日至镇源,又二日进车里界,又二日至普耳,又四日至车里宣慰司之九龙,即今允景洪。可知普耳即今之普洱县城。在那里设官经理茶贸,可见当时茶叶出口的数量已相当多。茶叶市场在普洱,由此运出,所以称为普洱茶。明谢肇制《滇略》(卷二)说:“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所谓“普茶”即普洱茶,那时已有加工揉制的“紧茶”了。谢肇制作书在万历末年(约公元1620年)普洱茶成为一个名词,始见于此书。但普洱地并不产茶,而产于邻近地区,清阮福的《普洱茶记》已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山+羽+白)崆,曰诬陷蛮砖,曰革登,曰易武。”这就是所谓六大茶山,以倚邦、易武最著名。此外,佛海、景谷等处的茶叶也汇集于普洱,都称为普洱茶了。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