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古茶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是西双版纳有名的古茶山,是距州府景洪市区最近的茶山,也是版纳州风景最美的茶山。
南糯山海拔1200—16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17°C,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南糯山植被茂密,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高山云雾出好茶”是这里的写照,因而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都是优质普洱茶重要的原料基地,南糯山茶叶品种为大叶种,是国家级良种“勐海大叶种”的品种原产地。
南糯山相传有1700多年的种茶历史,也是澜沧江下游流域著名的古茶山。唐代南诏时期,居住在南糯山布朗族的先民(即濮人)一直在栽培利用茶树。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了南糯山,不知去向,而他们遗留下的茶树被随后迁来的哈尼族所继承。据当地人讲,他们从普洱墨江县迁来南糯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
千百年来,哈尼族人不断对南糯山的茶树进行种植管理。至清代,南糯山茶园面积达1.5万亩,年产干毛茶300多吨,运往普洱、勐海等地加工成普洱茶,再销往海内外。
1938年,民国政府在南糯山创办了思普茶叶试验场,开展茶叶种茶与制茶。1940年设立南糯制茶厂,从印度购进揉捻机、切茶机、烘干机等六部制茶机器,收购鲜叶或晒青毛茶,加工成红茶、紧压茶,销往境外,南糯山也因此成为云南机制茶的发祥地。
但后来因销路不畅,使南糯种茶场茶园到解放时大部分已荒芜。1950年,南糯山茶叶产量仅16.5吨。
1951年8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南糯山成立,接管了南糯种茶场和制茶厂,迅速恢复了南糯山的茶叶生产。1953年南糯山茶叶产量恢复到62.5吨,1958年上升到193.1吨。同时,在省茶科所的科技支持下,南糯山成为云南台地茶和无性系茶苗栽培试验示范点。
南糯山保存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半坡老寨发现了一株高5.5米、基部茎围达1.38米的古茶树。这株古茶树虽然老态龙钟,但依然枝繁叶茂,被尊称为“茶树王”。后经多学科专家综合考察论证,“茶树王”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茶树,茶树王的威名也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通往“茶树王”所在古茶山的公路修通,慕名前往南糯山考察、探访、参观茶树王的专家、学者、游人不断增多,以亲眼目睹茶树王的风姿为荣。但由于周边环境的破坏及过多人为的影响,于1995年秋这株“茶树王”不幸“仙逝”。
南糯山是西双版纳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之一。现存古茶园1.2万亩。南糯山古茶苦涩微弱,回甘较快,生津好,香气以淡雅的兰香、蜜香为主。南糯山有迷人的风光,古朴的哈尼寨子,丰富的古茶资源,凉爽宜人的气候,便捷的交通成为版纳茶山旅游的最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