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春茶季,普洱茶山分布攻略来了!

2020-08-12 

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春茶到来,众多好茶者开始奔赴茶山,云南普洱生茶制作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云南茶山众多,路途交通不便,茶区分布成为茶山攻略的重要因子。接下来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云南茶区,让您不走回头路,茶山特点还没进山就已熟藏于心。

以澜沧江与北回归线交汇处划分云南普洱茶区:东北茶区的苦,西南茶区的涩,东南茶区的柔,西北茶区的刚。

一般,东经100°附近则是普洱茶品质最优质的区域。部分老茶客会将该区域茶称为“百度茶”,释为东经100°附近的茶,比如凤庆香竹箐、凤庆大雪山、勐库冰岛、勐海巴达等地区。

云南普洱茶主产区分为:西双版纳茶区、普洱茶区、临沧茶区、保山茶区四大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

勐腊茶区——特点:茶种较杂,有野生型古树、过度型古树(变异紫径茶),但主要以大叶种为主,易武大叶茶相比勐海种大叶茶而言,叶片更大,更细长,不显毫,茶区内还特有当地称为柳条茶的小叶种茶,而小叶种茶又以曼松茶名气最大。

勐海茶区——特点:茶种以勐海大叶种为主(勐海大叶种发源于南糯山),茶区内有野生型古树(贺松)、过度型古树(变异紫茎茶)及中小叶种(主要集中于勐宋茶区)。勐海大叶种茶芽头肥硕,叶片肥厚,毫浓密,茶梗粗壮。而中小叶种茶芽头细嫩,叶片呈椭圆形,毫密,持嫩。

景洪茶区——特点:以勐海大叶种及现代茶园居多。

普洱茶区

主要茶种为镇沅千家寨的野生茶,困鹿山的大、中、小叶混生。

景谷秧塔大白茶,老乌山的藤条茶群居,名优茶种:云抗十号、雪芽100号、紫芽、紫鹃等。

特点:多以香柔为主,比如无量山茶的甜水、景迈茶特有的兰香等。

临沧茶区

临沧茶是世界大叶种茶发源地之一,临沧茶以其“健、奇、厚、和、真”五德在云南普洱茶中奠定了重要地位。

野生茶——双江勐库野生茶树群落。沧源糯良贺岭村大黑山野生茶树群落。耿马芒洪大浪坝野生茶树群落。临沧现已发现的野生古茶群落有80多万亩。

栽培型古茶园——临沧市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茶园有11万亩之多,其中100年至300年有3万亩、300年以上有8万亩(其中500年以上有5万亩)。

保山茶区

昌宁县——8个较大野生古树茶群落共844亩8078株,栽培型群落3个610亩3000多株。2010年末,新式茶园面积21.47万亩。

腾冲县——2010年,新式茶园总面积达136000亩。

龙陵县——境内有天然野生茶,分为粗叶茶(孔明茶)和细叶茶(古树茶)。2011年,新式茶园面积达109828亩。

隆阳区——2010年,新式茶园面积达62300亩。

施甸县——清咸丰末年,从临沧双江勐库引进的茶种,名“里畿茶”。2010年,新式茶园面积达4.7万亩。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相关标签:春茶普洱普洱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