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普洱茶四大产区茶叶特点(一)

2020-08-12 

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普洱茶是产自我国云南省的特种茶,它承载着茶马古道的历史底蕴,也因其独特的“茶味”广受消费者喜爱。普洱茶主要有四大产区,分别是西双版纳产区、普洱产区、临沧产区和保山产区。

今天,我们先说说普洱茶四大产区中的西双版纳产区喝和普洱产区。

一、西双版纳产区

自古以来,西双版纳茶区就是云南普洱茶最核心产区,从古六大茶山到现在的新六大茶山,绝大部分都在西双版纳,自清代至今,知名的普洱茶品牌大都出自西双版纳,这里的茶叶品质可见一斑。西双版纳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有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现在依然拥有13万亩保管较为完整的古茶园、古茶树,具有稀有性、垄断性的特色,是研讨茶叶前史的宝贵资源,又是出产高级普洱茶的优质资源。

西双版纳年平均温度18~21℃,年平均相对湿度80~82%,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更是云南省纬度最低、平均海拔最低、温度最高、降雨量最高,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相对湿度大、雨量充沛,土质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西双版纳茶区主要可分为两大板块,勐海和易武。

勐海茶产区位于澜沧江西以南,包括勐海县的南糯山、布朗山、勐宋,及巴达、贺开等茶山和属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茶山等。此产区的茶叶较其他产区更为劲道,当属“刚”。其普洱茶特点为,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

勐海茶产区位于澜沧江西以南,包括勐海县的南糯山、布朗山、勐宋,及巴达、贺开等茶山和属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茶山等。此产区的茶叶较其他产区更为劲道,当属“刚”。其普洱茶特点为,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

二、普洱产区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普洱位于云贵高原边陲,总面积5438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86.29公里,其中,中越边界线长67公里,中老边界线长116公里,中缅边界线长303,29公里。

普洱海拔高度在317-3245m,是个多山地区。年均气温18一20℃,最冷月平均气温10-15℃,各县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属南亚热带气候。

普洱茶区,其现代茶园建设在几大茶区里算是产量较大的。在普洱市下辖的十个县区内,每个县市都有生产茶叶,其中一普洱市、景东、景谷、澜沧、江城等地为主要生产县市。在普洱市内7个县的29处密林中,有近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有镇沅县千家寨2700余年和2500余年的两棵野生茶王树、普洱县困卢山和板山两棵千余年的野生古茶树、景谷县正兴一棵千余年的野生古茶树,澜沧县邦崴千余年过渡型古茶树,景迈、芒景村千余年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

普洱茶区的茶具有稻谷花香,为甜苦茶区,其茶品一开始很香,有蜜味,茶气高扬,茶清甜。茶底多为苦底,存放久了茶水易淡薄。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相关标签:普洱普洱茶茶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