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加工是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的组合。从欣赏的角度上,焙火轻的茶偏重在「茶香」的享用,焙火重的茶,偏重在「茶味」的享用。
「毛茶」,必须经过「精制」
过程 (一) 筛分
精制包括「筛分」,将茶「筛分」成大小不同的等堆;
过程 (二) 剪切
「剪切」,太大的切小;
过程 (三) 拔梗
「拔梗」,将茶枝挑出;
过程 (四) 整形
「整形」,使外形更符合要求;
过程 (五) 覆火
「覆火」,再次干燥;
过程 (六) 风选
「风选」,用风把细末、粗片、杂物吹离。
过程 (七) 回潮、再次覆火
初次干燥制成的茶,茶性未能稳定,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如十天左右)的存放,并利用这段时间从事「精制」,让茶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即所谓的回潮),随后再次覆火,茶性才会稳定下来,所以说精制不只是美容而已。
过程 (八) 熏花
茶已制成,但为使其多样化,可以从事些「加工」。先说「熏花」:如果您想让制成的茶多一份其它的香气,如茉莉花香,那就采些新鲜的茉莉花与制成的茶拌在一起,茶很会吸收别的气味,经过八小时左右,就会吸足花的香,而成茉莉花茶,但同时也受了潮,所以要再覆火一次。熏花只是将花与茶拌在一起,无需加温。
过程 (九) 烘焙
制成的茶如果想让它有股「火香」,那就拿来从事「烘焙」,这是加工的第二种类型,就像烤面包一样地用「高温」来烘烤,焙得愈重,我们就说它愈「熟」,否则就说它「生」。所谓焙得重,是指焙的时间长或温度高,或两者兼具。
怎么知道茶的「焙火」是「熟」还是「生」呢?这可以从茶干与茶汤颜色的「亮度」得知。焙火愈重,颜色愈暗,焙火愈轻,颜色愈亮。我们前面也曾说过:发酵愈重,颜色愈红,现在说的是「焙火」,焙火愈重,颜色愈深。所以看一杯茶的红绿程度可以知其发酵,看一杯茶的明暗程度可以知其焙火。
焙火重的茶,喝来感觉比较温暖;焙火轻的茶,喝来感觉比较生冷,所以如果您觉得自己的身体最近比较「寒」,那就喝比较「熟」的茶;如果觉得比较「燥」,就喝比较「生」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