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
我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3000多年前,我们就在茶树的种植、培育、茶叶的制作等著称于世。
据秦汉时神农所著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里的茶就是指现在的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直至今日,在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们病痛,亲自尝试各种植物,不幸中毒,又吃茶解毒的故事。在这一阶段茶是用来做药。
后来人们发现茶不仅有解毒的作用,还有助消化作用,把茶叶当菜吃。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吃“竹筒茶”的习惯,竹筒茶就是把茶与各种食物一起加工。在这一阶段茶是食用的。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有所改善,大家把茶叶加工后煮熟饮用,既能提神解渴,味道又清香,这是饮用阶段。
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
在三国时期,人们把采摘的茶叶做成饼状,虽然做工很粗糙,但是人们已经开始了茶的加工。
茶是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过了四川顺着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的衰败,迎来了茶圣陆羽生活的时代——唐朝。在唐代,茶饼是当时制茶的主要形式,唐代的茶饼形状很多,通常是中间穿孔烘干后穿绳,然后加以密封运往各地。最初的饮茶法就是把茶与葱、姜、盐一起煎煮,这就是最原始的生煮羹饮法。后来在陆羽的倡导下,茶开始由加料的羹煮发展为清茶的烹煮,并称为:“唐煮”。
茶兴于唐朝盛于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朝饮茶的方法从煮茶过度到点茶,称为“宋点”。点茶就是茶盅不再放葱、姜、盐等调味品,直接用沸水点击而成。宋朝追求记忆点茶,其中分为斗茶和分茶,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斗茶。
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就是比赛茶叶的质量好坏。在《云仙杂记》说“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唐代中期,甚至兴起一种“斗茶”的风雅游戏。据无名氏《梅妃传》载:“开元年间,玄宗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点。”这是斗茶的最早记录。
斗茶之风自唐代开始,至宋代达到高峰。在《中华雅文化经典》一书中指出:宋时宫中不仅成立了专司茶事的部门,饮茶也规定了固定的礼仪。宋徽宗赵佶对此项游戏乐此不疲,并写了《大观茶论》盛赞:“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闻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情尚也。”
在茶农之间要斗茶,品评所产茶品的等级;在卖茶人之间,也要斗茶,比试所卖茶品的高低;饮茶者之间,也结伴斗茶,比试自己藏茶的优劣。
蔡襄《茶录》说:宋代生产贡茶的建安,年年都要举行斗茶盛会,以茶品高低决定胜负。斗试的方法是:“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可以看宋代的斗茶通“斗色斗浮”来品鉴。
在了解了茶的发展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茶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茶与人的健康
一、喝茶的好处
解渴:茶叶经过开水冲泡后,茶会内就会含有酚类物质、糖类物质、果酸、维生素等物质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化学反应,起到滋润口腔的作用。
提神:喝茶对我人体中枢神经有兴奋的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芬香物质是兴奋剂,所以睡眠不好的小伙伴不要在晚上喝茶。虽说喝茶的效果和喝咖啡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喝咖啡会导致动脉硬化,而喝茶却能抑制。因为茶叶中有较多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消除咖啡碱的不良作用。
明目:因为茶叶中含有维生素物质,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对明目有一定效果,尤其是绿茶。
减肥:喝茶有降低血脂、减肥健美的功能。在唐代《本草拾遗》中说“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我们发胖是因为皮下及内脏等处有多余的脂肪类物质沉淀,茶叶中含的物质可以促使脂肪氧化,因此,多次饮茶能达到减肥效果。想先减肥的伙伴们可以做起来了。
预防高血压:茶内含有茶多酚、儿茶素等活性物质,它们可以使血管保持弹性,防止血管爆裂。
助消化:根据研究结果证实,茶叶中咖啡碱对于事物中含氧化合物,尤其是蛋白质脂之类有缓和消化作用。
预防癌症: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或阻断多种致癌成分,尤其是绿茶,因此餐后喝一杯绿茶是对身体有利的。
二、健康饮茶
神经衰弱的朋友,晚间不适合喝茶,以免过度兴奋。
患有十二指肠的朋友,不适合喝浓茶,避免刺激太强引起不适。
空腹不能喝茶,否则会引起头痛、心悸、胃部不舒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茶醉现象,如果出现了也不用慌张,只要嚼口香糖和喝糖水就可以缓解症状。
有肝病的朋友,不适合喝茶,因为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大部分是经过肝脏代谢,如果有肝病,肝脏组织就会有损。
贫血的朋友不适合喝茶,茶中的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的物质,使得体内铁元素无法补充。
总结
总而言之,茶文化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从原先用作药材到食用最后演变成饮用,其间也随着朝代的不同有所变化,使得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进一步让我们更了解茶和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