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2017年润元昌 老茶头方砖 熟茶 150克-最新价格-用料-口感

2020-05-23 

2017年润元昌 老茶头方砖 熟茶 150克图片






2017年润元昌 老茶头方砖 熟茶 150克所属品牌

润元昌

2017年润元昌 老茶头方砖 熟茶 150克参考价格

¥ 260.00

2017年润元昌 老茶头方砖 熟茶 150克参数

工艺:熟茶

品牌:润元昌

品名:老茶头方砖

年份:2017

厂商:润元昌茶厂

外观:砖茶

规格:150克/砖

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保质期:越陈越香

2017年润元昌 老茶头方砖 熟茶 150克简介

2017年润元昌 老茶头方砖 熟茶 150克相关

  人间四月,万物生长。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感谢新茶网给我这次机会,茶乃信物,以茶交友。

  时间:2019.4.8  晚上

  坐标:吉林省

  温度:22℃

  茶具:紫陶壶、白瓷盖碗

  公道杯、品茗杯

  热水壶、玻璃水盂

  言归正传,我们看看这款茶的外包装。纸盒加暖色调,给人一种温暖厚重的感觉,与此茶的定位相得益彰。内用棉纸包裹,纸质柔软细腻,防潮反光,相当用心!茶饼压制成巧克力块的形状,便于取饮。也免去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大动干戈的麻烦。哈哈!想喝,直接动手掰开就成了,合乎我这东北人的脾气秉性,暴躁啊!

  图片描述

  说说茶具的选择,今天我选择了紫陶壶,容量约200毫升。毕竟是熟茶,朋友们都说紫砂紫陶泡出来的茶更香更醇厚,也更有人文气息,逼格也更高。我想说,喝茶好几年,我真的没有感受到,让大家笑话了。吉普号小黑曾经在茶社做过一次活动,用紫砂壶、盖碗和玻璃飘逸杯泡同一款茶,当然品饮者不知道。最后让大家品评,结果飘逸杯的拥趸最多,得分最高。这里面有茶厂的工人,有茶客,有销售人员,还有浸淫江湖多年的资深专家。我不能说紫砂紫陶的高贵是玄学,但是对于品茶感受的自我催眠成分是有的,这是事实!和品红酒是一个道理,大家都懂,我这个“闲人”就不啰嗦了!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先来看一下这次的茶:润元昌品牌的老茶头。润元昌这个品牌虽然年头并不算长,用行里的话说,没有很深的底蕴。但是,这个品牌出品的茶叶的的确确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接触这个品牌三年,先后品饮过润家的小青柑、傣水灵灵、蓝铁、巴达山等等。低端到中端,生茶到熟茶,再综合茶叶的价格看,我只能说一句话:茶界良心!不吹不夸,不黑不贬,我用我的良心给出这个评价。

  本次品饮共十泡,前三泡注水180毫升,后面几泡是160毫升。前三泡5秒出汤,中间几泡10秒出汤,后面三泡25秒出汤。其中第六泡例外,我正操作的如火如荼不亦乐乎,女儿叫我检查数学题,所以第六泡出汤时间是4秒左右,实话实说!水温99℃,每次都是。我家这里海拔大约250米,99℃就是极限了。好一个250,哈哈!

  图片描述

  干茶乌黑色泽,中间杂有深褐色,条索粗壮,如钢筋铁骨、虬龙盘绕。凑近深嗅,略有干茶的香气,很淡,但是很醇。从原料看,品级不低,虽然售价只有区区100元左右。我掰下来一小块,称了一下,约7.6克,刚好一泡。在小碟中醒了大约三个小时,没有什么异味儿,但过场还是走走吧!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惯例,洗茶两道。第一道我用的水大约80℃,让茶热热身。让茶疙瘩舒展筋骨,但不想让茶的“内力”过快释放,毕竟厚积而薄发才是正道。第二道水温99℃,缓进快出。大家看图片,出色快,茶的内质已稍稍透出。两年多的隐忍就是待今日的滚烫磨炼,向我开“泡”吧!

  图片描述

  第一泡,茶汤红浓甚至带黑色,杂质很少,香气不显。入口,厚重醇甜,但有一点点一点点的堆味,这个我品出来了。作为老茶头,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发酵程度深,口腔感觉还算舒服,但是没有生津的感觉。

  第二泡,茶疙瘩开始发力,茶汤更浓,略带金圈。入口,苦底明显,舌面感觉强烈,但几秒钟后消失,转甜感。没有涩感,闻之有木香但不强烈。喉部感觉润,滑感突出,舌头根的甜感最明显。没有生津的感觉,实话实说。

  第三泡,几乎是第二泡的克隆版本。但是香气扑鼻,茶汤更厚更醇更润。甜感依旧,舌头两侧开始生津,腮帮子里面感觉极为强烈。意料中的感觉来了,恰到好处。一杯落肚,通体舒泰,苦尽甘来。

  第四泡,这第四泡真是好喝啊!生津不断,回甘回甜。茶汤在口中包裹着舌头,浸润着口腔,充分交融。细微处现大境界,一分苦底,三分香,六分醇厚。老茶头的实力和风韵展露无疑!

  图片描述

  这是四泡结束后的茶底,茶疙瘩还远没有泡开。看上去就像红烧肉淋了一勺子菜油,丰腴而油润,潜力无限啊!

  第五泡,茶汤红浓透亮,内部物质渗出更多,精华满杯。茶汤稠感凸显,如米汤般糯滑,甘甜生津,相当享受。我的感受这款茶此时的表现完全可以比肩润元昌的“丰年”熟茶和吉普号的530!

  图片描述

  第六泡,茶疙瘩继续发力,回甘生津不断。舌头尖和舌头两侧感觉最强烈,显木香,一点点药香。茶汤品质与第五泡接近,论汤色更胜一筹。茶汤倒出,香气挂杯,令人回味!

  图片描述

  第七泡,茶汤品质依旧,没有水味。更甜,更滑,醇厚感下降,生津减弱。我知道,用泡的方式,它的巅峰期已过。我拍了七泡结束后的叶底,大家看看,茶疙瘩大半已经舒展,还原了叶子的条索姿态。茶梗很少,旗枪俱备,良心之作。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第八、九、十泡,从第九泡开始有了水味,第十泡更加明显。茶汤到了第十泡汤色断崖似的下降,滋味寡淡,虽然还有甜感,但是浓稠厚润的口感已经荡然无存。我果断决定,本次品饮到此结束。

  图片描述

  最后,我们来看看历经十劫之后的老茶头。并没有完全泡开,尚有两分实力没有倾泻出来。如果此时置壶内煮之,再加两块陈皮,又将是一趟妙不可言的芳香之旅。可是,我实在喝不下去了,遂作罢!

  各位朋友,这款老茶头延续了润元昌的高品质。从外在到内涵,从原料到口感,都非常优秀。虽然第一泡有一点堆味,让人不悦,但瑕不掩瑜。有此良茶,夫复何言!品茶修心,观己度人。看云停花落,风起潮衰,人生亦如此!看淡得失,莫论短长,不争不抢,不喧不闹,不怒不悲,方得人之真境界!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亲近自然,收藏美好,努力生活,不负心之守望,不负这大好春光!

  收到新茶网寄来润元昌老茶头茶砖,有一段时间了,本应及时提交试用报告的,最近比较忙,把这事给忘了,真的好尴尬啊!不多说了,言归正传,还是谈谈这款茶试后的看法吧!

  包装来说简约大方,抽拉式取茶,人性化考虑的非常好,16格设计免去撬茶称重,压制适度,轻巧一掰,方便冲泡!确实非常简单方便!!17年的茶,也有两年了!老茶头嫩芽铺面,用料考究!!

  图片描述

  取茶1块,未称重,投入紫砂壶,洗茶1遍,静止10分钟以上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第1泡,考虑到是老茶头,重闷25秒左右出汤,入口柔,绵,浓,顺,茶香不明显,有氺味!

  图片描述

  第2炮,重闷15秒,略有茶香,汤色呈褐色,浓,滑,甜,还是有氺味!

  图片描述

  第3泡,重闷12秒出汤,汤色依旧呈褐色,非常稳定!入口仍然浓,滑,甜,氺味减退!

  图片描述

  静止10几分钟后,开水淋壶,加速茶头散开,再静止10几分钟!

  图片描述

  第4泡,经过淋壶,静止后,10秒出汤,汤色照旧呈褐色,无氺味,入口厚度,滑度,甜度非常不错!特别是滑跟甜!

  图片描述

  第5~9泡,快进快出泡法,汤色回复正常颜色,入口还是绵,滑,甜,稠!!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第10~13泡,快进快出,随着泡的次数,汤色减淡,滋味变薄,不过甜味不减!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尾水,重闷,汤色又呈褐色,所有滋味没变,喝着舒服!

  图片描述

  叶底,完整,不碎,应该还有没泡开的!

  图片描述

  总结:第一次喝润元昌的老茶头,但是滑,厚,甜,都不错,十分耐泡,如果不是试喝,正常下18泡应该没问题!由于没醒茶,所以前几泡有氺味!此茶价格虽然不高,但是,用料跟工艺还是相当到位的,整体性价比还是不错的!作为口粮茶别祈求什么回甘,生津的,有这样的表现可以啦,相信再放上几年滋味还会更好!!有空的话,我会试试煮着喝,期待此茶会有另一种表现!!以上为本人试喝后的感觉,仅代表个人,谢谢!!

  初识润元昌,是在18年昆明茶博会,带着向往和新奇到处尝试,当时喝的是哪款茶已经不记得了,但在脑中留下了这家熟茶很不错的印象;之后在新茶网试用中,又有幸试用片玉,精致干净,醇厚润滑;爱在每天早上来一泡普洱熟茶,香气醇厚,入口润滑,茶性温和养胃;听来一种说法,茶头是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因其果胶含量过高而自然形成的结块,冲泡茶汤更浓厚,滋味更足更耐泡。

  品牌:润元昌-老茶头

  品类:熟茶(方砖)

  含量:150g

  用水:石林天外天桶装矿泉水

  冲泡地:昆明西山区

  茶具:建水紫陶壶

  水温:95度(昆明只能烧到95度)

  外包装整体色调是撞色红褐色,像是茶汤的颜色;圆形简画感觉是春天阳光下的茶山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层是绵纸印品牌logo,闻有熟茶陈化的香气,带一点点蜜香。设计人性化,抽拉方式易取,且茶砖压成16小块,取茶十分方便,直接上手掰。

  茶砖油润黑亮,显金豪,整体深褐色,香气无异味无堆味。取茶8g,温壶后开泡,湿醒茶3分钟,让茶块充分舒展开。(照片是晚上手机拍摄原图,因光线原因会有一点点色差,尽量还原真实原色)

  第一泡,茶汤颜色深褐红,略浊,入口醇厚润滑,但带一点点微苦为(不知道是不是醒茶时间过长)。

  第二三泡汤色红润透亮,入口醇厚润滑,回甘迅速,甜味生津开始显现出来了,带一点点蜜香,的确有老茶的滋味感。

  第四五六泡,汤色油红透亮,滋味醇厚,生津快且持久,明显的陈香,甜度极高,水路特别顺滑,好喝!

  一到六泡汤色对比。

  第七到十泡,汤色逐渐变淡,所以都略闷一下出汤,甜度不减,生津持续,醇厚润滑依旧,耐泡度相当不错。

  总结:整体来说很满意,茶砖漂亮,用料很不错;甜度高,生津快而持久,汤质醇厚,入口润滑,陈香明显带蜜香;耐泡度不错,缺点是前几泡汤色不透,冲泡如果浓一点的话会显一点堆味带苦(可能是我醒茶闷的时间过长),过段时间再试试。

  品鉴人:黑夜冷锋

  坐标:广东中山

  品鉴时间:2019.3.23

  自然条件:雨天

  茶品条件:农夫山泉

  茶品简介:

  品牌:云南省勐海润元昌茶厂

  品名:701老茶头方砖

  年份:2017.6.26

  规格:150克/砖

  外包装以黄红为主题,用太阳高照、植物生长,春天生机不断来突出是用春茶发酵而成的老茶头;背面主要是常规的产品信息和条型码,每个条型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每个产品的身份证。

  设计人性化,用抽屉式包装,直接从盒子里拉出,打开棉纸首先看饼面油润,金毫显,用料应该是比较细嫩,干茶闻上去勐海味十足,香味干净无杂味。一砖十六小块,压得比较松,用茶针沿着边插两下就轻易撬下一块出来。

  白瓷盖碗,玻璃公道、汝瓷杯,取茶10克,用过山泉水,100度水温快速洗茶一遍,湿醒5分钟后用95度水来泡。

  第1.2.3泡均5秒出汤,茶汤红浓透亮,入口没堆味、杂味,感觉不到苦涩,一丝丝的甜。

  第4.5.6泡均5秒出汤:香气勐海味十足,汤色通透、醇厚浓稠,入口顺滑,茶汤滋味渐显,甜感很强,生津强烈。

  第7.8.9泡均8秒出汤:茶汤溶出稳定,汤质、甜度依然不变

  第10.11.12泡均10秒出汤:喝到12泡已经喝不下,要休息一下了。茶汤各项指标依然很稳定,未显水味.

  701老茶头方砖,入口甜润醇厚,粘稠饱满,无堆味、杂味,耐泡度很好,叶底柔软有光泽,用料等级较高,久泡不散,冬日煮上一壶,应该更有风味。润家这个老茶头真不错的。

  春雷一声如劝客,茶人呼我壶中游。伴着初春时节第一场细雨,掀开了这薄薄片纸中的丝丝甜蜜。润元昌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品牌了,茶区和工艺都是没得说,在一个这样的天气里品味一个闻起来就韵味十足的茶,心情都美美哒。先来看包装:

  150克方砖,纸盒+棉纸包装小巧玲珑,让人爱不释手。盒子上是一幅充满春天气息的画,万物生长,悠然自得,映衬春茶发酵的熟茶,点出用料,有新意。

  巧克力饼型,简单方便,一块9克左右,一泡正好。没有内飞,也没有内票,不知是都没有还是我开这块有遗漏,背面也没有润元昌熟悉的钢印造型。嗅闻茶饼勐海韵味十足,干茶有熟茶特有的甜香纯净无杂味,颜色红褐,饼面稍有金毫。

  手稍用力即可掰取一块,压制松紧适度,用180ml壶沸水冲泡,天气阴雨光线不太好。

  洗茶两次,稍待一两分钟,等叶底润开。1-3泡3s出汤,汤色漂亮,像浓浓的玫瑰,茶氲袅袅十分漂亮。首泡入口有股铁锈味道,不知道为什么。第二三泡就没有这种感觉了,首先的印象就是甜,甜度高,汤质醇厚,十分好入口,生津很快,基本入喉生津感随后就有。

  3-6泡,快入快出。茶质析出很快,汤质稠滑,让我不禁想起某巧克力广告词:如丝般顺滑。这款茶干茶闻着浓浓的勐海韵味,可是泡起来那种腥鲜感反而没有那么浓重,甜感很强,生津强烈,熟茶香气很纯正,三年不到的茶喝起来没有一丝燥感,感觉很丰润。茶性柔和,有点冒汗,丝丝暖人心,配着这阴冷的春雨天,真是舒服。

  7、8、9泡3到5秒出汤,汤质、甜度依然不减,口感表现的很稳定,非常顺口好喝。看下叶底,不像普通熟茶的条状片状叶底形状,以团状的居多,正是富含胶质的茶头特有的索形,别有一番风味。用料等级较高,肥厚且无明显茶梗和粗老索条。

  十分的耐泡,十五泡以上水味才逐渐显现,甜度一直不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吃枣子了,嘴里丝丝甜甜,心情愉悦,扫去春雨带来的压抑和寒冷。

  总体来说,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款老茶头,工艺出色,甜度稳定,如枣如蜜,韵香涵芳。汤质醇厚,茶香纯正,入口丝滑。喝此茶如食红枣,甜蜜如斯,在绵绵阴雨里也感到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