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

浙江余杭市长景镇径山村绿茶不发酵
径山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外形

内质

叶底

茶识一览

中文学名径山茶
源 产 地浙江余杭市长景镇径山村
所属茶类绿茶
细分类别炒青绿茶
嫩度等级特级、一级
产地海拔500m左右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干燥
发酵程度不发酵
发酵类型不发酵
品质特征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

历史创制

径山在唐代便开始植栽茶树、制作茶叶,可以说,径山茶是浙江历史最为悠久的茶之一。径山寺与径山茶在唐代闻名以后, “茶圣”的陆羽(733年—804年)慕名而至。《禅与茶道》有载:“南浦、照明(禅师)从径山将中国的茶台子、茶典七部传至日本。"《续余杭县志》:“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 日本僧人也多次到径山参学,开展文化交流。据史料记载,“径山茶宴”是南宋时期从径山传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

自然地理

径山属东天目山余脉,主峰窑头山为1095.2米,其余山体均在千米以下。由于受多次地质运动和强烈的地表径流,又是东南沿海突然隆起之山,相对高度均在500米以上。来自东南的温湿季风易进难出而形成激烈对流,形成多云雾、多漫射光和长年湿润多雨的环境,有利于径山茶自然品质的形成。受浙北茶区纬度和径山山脉等综合因素影响,气温相对较低,茶树在漫射光下生育,可产生较多的叶绿素B,形成多种氨基酸,使茶叶香气四溢。径山茶区常年降水量大于1400毫米,适应茶树喜湿润的特点。径山茶区的土壤,分布最广的是红壤中的黄红壤亚类,疏松深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pH值在5.6—5.7之间,为茶树栽培的最佳土壤条件。径山茶产区所处的地理纬度、山体特征、气候因子和土壤条件,成为径山茶独特品质特点的物质基础。 

工艺

1. 鲜叶采摘

鲜叶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叶芽完整均匀,不带鱼叶、鳞片、茶蒂、单片、紫芽、病叶和虫咬叶。

2. 摊青

采回的嫩叶按批次、等级分别摊放于竹盘内,置于阴凉、通风、清洁处,使水分轻度蒸发,至叶片变软散发清香,分批分级付制。

3. 杀青

采用手工杀青或杀青机杀青。要求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及焦尖焦边。至叶色暗绿,叶质变软,叶色转暗,清香显露后迅速出锅薄摊冷却。

4. 揉捻

杀青叶经摊凉后,用手工或微型揉茶机揉捻,来回旋转推揉,要求既有茶汁溢出初步成条,又保证芽叶完整,揉时不可过长。

5. 干燥

将揉捻适度的茶叶薄摊于烘笼内,采用炭笼烘焙,低温慢烘至含水量为5%以内。

品质特征

外形

细紧卷曲,色泽翠绿

内质

茶汤绿亮,香高味鲜

叶底

嫩匀

茶叶泡法

器皿:盖碗或玻璃杯水:纯净水或山泉水茶水比:1:50(每1g茶需投50g水)水温:85~90℃ 

冲泡步骤如下图:

1.温杯

沸水温洗盖碗及公道杯

2.投茶

将适量茶叶投入盖碗内

3.注水

注水至盖碗中静置10~15s

4.出汤

茶水分离至公道杯中即可品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