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兰

福建漳州平和一带乌龙茶半发酵
产于福建漳州平和一带的乌龙茶。有两百余年历史。鲜叶采自无性系良种茶树“奇兰”。 采用闽南传统乌龙茶制法。

外形

内质

叶底

茶识一览

中文学名白芽奇兰
源 产 地福建漳州平和一带
所属茶类乌龙茶
细分类别闽南乌龙
产地海拔500~1200m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复炒-复揉-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
发酵程度茶叶自身茶多酚氧化反应
发酵类型半发酵
品质特征汤色杏黄清亮,香气清高浓长、兰花香显,滋味醇厚清爽细腻

历史创制

相传清乾隆年间(1735~1795年),在平和县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白芽奇兰"。1981年由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坑岸边的有性群体中经单株选育而成,属无性繁殖系品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白芽奇兰茶已是漳州茶叶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和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永春佛手跻身福建五大茶叶行列。

自然地理

平和县所辖崎岭镇、九峰镇、长乐镇、秀峰镇、芦溪镇、霞寨镇、大溪镇、国强镇、安厚镇共9个乡镇9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3′12″~117°31′15″ ,北纬24°02′31″~24°35′25″。平和白芽奇兰的重点产茶区位于丘陵、河谷、盆地错落的大芹山,主产区海拔500米~1200米以上,坡度小于25度,生态环境良好,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通气好的微酸性红壤。

工艺

1. 鲜叶采摘

采摘无性系“奇兰”品种茶树鲜叶驻芽二三叶。

2. 萎凋

采用日光萎凋,亦称晒青。鲜叶摊放于水筛或竹席上接受日光照射,摊叶厚度2~4cm,视日晒情况翻晒2~3次,阴雨天气需加温萎凋,灵活掌握“看青晒青,看天晒青”,至手持叶稍第二叶下垂,叶色转暗失去光泽。 晒青后须进行一次晾青,降低叶温,恢复茶青活力。

3. 做青

摇青与晾青(静置)反复交替进行,一般摇青4~5次,摇青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灵活掌握,看青做青。

4. 杀青

手工杀青锅温200~220℃,高温闷炒1min至青气减退,叶质柔软,手握成团,叶色转暗,折梗不断时下锅,趁热揉捻20余下后抖散,再复揉20余下后抖散。

5. 复炒-复揉

锅温160~180℃,用时1min,出锅复揉30~40下,至条索紧接转烘干工序。

6. 初烘-初包揉

手工焙笼烘干,温度100℃左右,用时4~6min,适时翻拌2~3次,至六成干为适度。手工包揉用70cm宽布方巾趁热装叶,四角抓起扭紧置于揉台上进行揉搓,期间穿插2~3次翻拌,以揉搓紧结成型为度,历时2~3min。

7. 复烘-复包揉

完成初包揉后经30分钟后松包解块进行复烘。复包揉工序同初包揉,反复多次包揉以塑造紧结外观。

8. 足干

低温长时慢速烘干,至茶叶含水量达5~6%。

品质特征

外形

紧实匀称,色深绿油润

内质

汤色杏黄清亮,香气清高浓长、兰花香显,滋味醇厚清爽细腻

叶底

肥软

茶叶泡法

器皿:盖碗或茶壶水:纯净水茶水比:1:50(每1g茶需投50g水)水温:100℃ 

冲泡步骤如下图:

1.温杯

沸水快速温洗盖碗及公道杯后将水倒掉

2.投茶

将适量茶叶投入盖碗中

3.冲泡

注水至盖碗中静置15~20s后茶水分离至公道杯中即可品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