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茶园到茶杯的距离是一条长长的茶马古道,如今,茶园到茶杯的距离化成了一个小小的溯源二维码,每一个二维码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茶叶之旅,都饱含制茶之人的心血。
来之不易的原料
据《滇海虞衡记》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曼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六大古茶山是中国历史名茶——普洱茶的发祥地,清朝普洱贡茶的采制、采办中心,因其辉煌的事茶历史,在普洱茶界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普洱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如今伴随着越来越多人对普洱茶的喜爱,人们开始不断找寻更多深藏滋与味的古茶山,万千茶山,从茶山历史底蕴到茶叶口感滋味评估,优中选优。悉心研究精选出独具风格的新六大茶山代表:茶气霸气众茶之冠的老班章,婉约柔润赞颂为后的冰岛,兰韵天成具王者之香的景迈,茶气强劲桀骜不驯的昔归,苦凉气韵幽静悠远的勐宋,逸韵醇芳,温润可人的南糯。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念念不忘的是一份佳茗集大成之作,古、新六大茶山二者必然不可或缺。但要集齐十二茶山的优质茶菁谈何容易,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好茶的生长环境大多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之地,想要一睹“芳容”,十分不易。但愈是偏、远、险的山寨,愈发能够激发人们亲自前往一探究竟的欲望,“深闺”之茶引得无数普洱茶友竞折腰,人人以亲临茶山村寨寻茶为荣。
古茶山历经百年的战乱人祸和刀砍火烧,数量本就十分稀缺了,有的古茶山,比如革登,因为在古六大茶山中的面积最小,产量也相对更低一些。有限的茶叶,加之源源不断涌进茶山的寻茶人,原料收集收集有了双重阻力,七彩云南茶业一直在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友们进行着时间的赛跑,很多地段连越野车都无法通行,只能依靠歩行,七彩寻茶人就深一脚、浅一脚跨过崎岖难行的山路到达群山深处,如果遇上下雨天,即使泥泞、松软湿滑的长坡山路叫嚣着跌落的危险也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就这样一芽一叶、一点一滴的慢慢收集积攒,等茶树发芽、成熟、采摘,再发芽、再成熟、再采摘,一春又一春,耐心待季节的更替、岁月的轮回;晴天的时候,山上紫外线很强,特别容易晒伤,但为了不耽误寻茶的行程,更是一天有十多个小时都暴晒在烈日之下。
除了上山采集,七彩寻茶人也会亲自到寨子里各家寻找,一次次的努力,有时甚至会无功而返,茶菁虽难寻,但亦不会因为量少难集就只要是这十二山头的茶叶都收,而是对茶农采摘的鲜叶进行悉心的甄选,剔除粗老叶片、茶梗,之后一泡又一泡的进行试茶,最后方能选用。
就这样倾心尽力、耗时数年,普洱茶的前世今生才得以相遇!
精益求精的工艺环节
一片好的普洱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存储是重点,普洱茶特殊的的制作工艺使其拥有了二次生命,为了保证其在后期可以有一个好的转化,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们对于制作的每一项细节都十分严谨。采用锅式杀青,闷抖结合,每一古茶山原料专锅专灶,严格控制杀青温度,看茶做茶;纯手工揉捻,根据茶叶原料成分灵活掌握手掌力度,使茶叶细胞壁破损,果胶等内含物质适当析出,便于每一个芽叶的定型和滋味的形成;自然日光干燥,实时关注干茶水分干燥情况;石磨压制,茶饼松紧适宜,便于撬取,利于后期转化。全程工艺环节手工制作,虽十分耗时、耗人力,却是尽力将茶叶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得到好的滋味、美的外形和优良的后期转化基础。
古人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洪荒之力被形容为一股强大到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七彩寻茶人、制茶师,就是用体内这洪荒之力千里千寻,精工细制、严苛把控,才使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的珍稀精粹得以完美的形态聚首,使【庆沣祥·作品贰号】得以问世。但谁天生也并不是有着无坚不摧的洪荒之力,在这洪荒之力的背后,其实是天道酬勤,是匠心的传承,凡心所向,素履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