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陈升学堂丨普洱茶凭什么让那么多人情有独钟?

2020-05-23 

  任何行业的兴衰,都有偶然因素与必然原因,普洱茶行业也不例外。从清朝时期鼎盛的古六大茶山,到后来衰落到无人问津,如今,又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春天。

  偶然因素太泛,我们不去深究,那么近年来普洱茶行业兴起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呢?

  本期『陈升学堂』,我们就来简单地谈一谈:普洱茶凭什么让那么多人情有独钟?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时代大背景,社会大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现如今国富民强,老百姓安居乐业,盛世兴茶,顺理成章。这是时代大背景。

  茶是绿色健康,修身养性的饮品,从古自今都受到万千大众的喜爱,而茶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们精神追求的享受。物质生活提高后,大家开始追求精神享受。这是社会大环境。

  普洱茶能在近十年来实现复兴,除了时代大背景,社会大环境,还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丰富的品味,越陈越香的特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些都是普洱茶的魅力之所在。

  普洱茶之美,美在丰富的品味

  “高山云雾出好茶”是人们对好茶生长环境的褒奖,起伏的山峦,参天古木掩映之下,茶树错杂而生,再加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恍如人间仙境。

  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普洱茶丰富的品味,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四大产区,各地区的茶味道不同,各具魅力。而在同一个产区内,又是“山山茶不同,寨寨味不一”。

  普洱茶之美,美在越陈越香的特性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特性,也是其具备收藏价值的前提条件。人们常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也是基于这个特性而言。

  有关研究表明,自然存放了1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自然存放了2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更少,仅为8.98%。存放越久,普洱茶多酚类物质总体含量减少越多,香气成分则有所增长,滋味也变得更加醇厚,饱满。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想要普洱茶口感随着存放时间良性转化,就不得不建立在好的仓储条件之下。

  另外,根据一些经验介绍,普洱茶存放过了30~50年,滋味可能由醇厚转向醇和,口感淡化,陈香也有可能下降。著名茶人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一书中评价故宫博物院藏清朝金瓜贡茶“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普洱茶之美,美在悠久的历史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唐朝陆羽《茶经》开篇即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唐朝樊绰《云南志·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可见西南产茶,历史悠久。

  1961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在巴达贺松的大黑山发现一棵树形高大的野生大茶树,经多位专家实地鉴定,其树龄超过1700年。后经科学论文发表曝光,大茶树震惊世界,有力地奠定了“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理论依据。

  六座山,一条道,就是普洱茶的半部史。古六大茶山昔日的辉煌,我们还能从史书中见证,纵使“尘满面,鬓如霜”,他们永远闪耀在普洱茶历史上,难以忘却。由古六大茶山衍生出来的茶马古道,虽然已经荒草丛生,但是他的功绩与文化价值,万古长存。

  普洱茶之美,美在灿烂的文化

  普洱茶产自彩云之南,那里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较广的地方,据说布朗族是普洱茶的祖先,从布朗山老曼峨寺庙的经文记载,早在1000多年布朗族就已经在种植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文化的发展,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依相伴,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彝族、佤族等,他们在与茶相伴的数百年里,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风味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如星光璀璨。

  另外,出自社会专家学者,文人雅士等关于普洱茶的文化成果,都是繁星,点亮了普洱茶发展的夜空。

  茶,一片神奇的树叶。健康养生之良药,修身养性之佳品。

  近年来,产于彩云之南“高山云雾”的普洱茶,凭借其丰富的品味,越陈越香的特性,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强势回归,实现了复苏。

  盛世兴茶,茶和天下。愿普洱茶产业在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迈向更高的台阶!

  知识无价,乐在分享!本期陈升学堂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一期!

相关标签:普洱普洱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