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茶器几语

2020-06-24 


碗是国器。

中国人开始用碗饮和食,便挥手告别野蛮,进入了有规矩的文明时代。千年流逝,由汉到唐,碗早已完成了从陶到瓷的飞跃,到了茶和酒大放异彩的盛世,碗也不再独守一羹一饭的岁月,开启了“尽日一餐茶两碗”的精彩时代。

到了斗茶成风的宋朝,碗更讲究了。宋人生活以雅致出名,大到王公宴席,小到家庭小会,盛糕点果子皆以美器相配。

兔毫盏是宋代公认的上等茶碗,因其黑色釉面散布着细密的筋脉,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纤细柔长而得名,用它来盛茶,便于观察茶沫的白色茶痕。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极力推崇:“建盏胎骨既厚,宜于久热,且釉色黑,水痕易验,故最宜斗试。”

到了现代,泡茶大多用盖碗,上有盖,下有托,中为碗,三才一体,取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寓意。

清代也盛行盖碗,稍不同的是当时鲜有带托的,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官府乡绅,用的皆是盖加碗的二件套。

至于将既有盖,又有托的“三才杯”制式化,则是民国时候的事了。《民国日用瓷器》中提到:“民国十年前后景德镇创烧,称之为三头饭贝,为饮茶用具,民国时期极为畅销。”,所谓“三头饭贝”,即是“三才盖碗”,现如今大小茶馆所用的盖碗,大约都能归源于此。

但凡事茶人,多少对壶有些情节。当然,这里的“壶”指的是紫砂一类。

紫砂壶是明代开始流行的物件。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

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这几乎决定了紫砂壶在官方饮茶器具中的地位,再经明代的文人们一捧,以壶泡茶的风气便开始蔓延。

直到清末动乱,百业萧条,紫砂业也随没落的茶业一同沉寂。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业才重上正轨,上世纪末,在台湾乌龙茶文化的极力带动下,更是有了繁荣的景象,直到今日,茶文化日渐兴盛,宜兴紫砂壶便又成了炙手可热的茶器。

茶道里,茶则是量取茶叶的用具。陆羽在《茶经》中有指:“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说的是茶则这种东西,可以用海里的贝类、牡蛎之类的来加工,也可以用铜、铁、竹做材料加工。

但其后的匕、策,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来当作茶则使用。宋代则更为考究一些,以金银或铜制为上品,精美且实用。

到了沏茶法盛行的明代,一样用茶则,称作茶箕,多为汤匙状。现今沿用下来的则,多为臂搁式,始于中国,盛于日本,或简素,或雕有花草虫鱼、山水楼宇稍致雅趣。

则者,量也,准也,度也。陆羽提它的本意应该是要通过“则”来估摸投茶的量,至于具体多少,似乎并不明晰,古今所见的茶则,花色大小皆不一,至于称量出多少茶叶,大约还需泡茶的人心里有一枚“则”来计算。

茶则的盛行,多半还要归功于日本茶道,日本茶道里称茶则为“媒”,被视为茶席上的最佳配角。

中国古代虽对茶则有过记述,但并未得到“碗”和“壶”那么多青睐,倒是在日本人始终如一的文化坚守里传承了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茶道之所以经久未衰,多少还是能窥得些许因由。

相关标签:茶器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