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与太平猴魁两者都是属于绿茶,两者各有特色,也是有不同的人爱好,那么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为大家比较一下二者的区别。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为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太平猴魁茶的采摘和加工十分精细严格。猴魁茶采自新梢芽叶,这种茶芽壮叶肥,色绿多毫,持嫩性好,保证了成品茶的质量。猴魁茶的采茶期在“谷雨”至“立夏”之间,采茶时还有“四拣八不采”的要求。“四拣”是指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壮枝健枝不拣弱梢病枝;为了保证鲜叶大小整齐、老嫩一致,对采回的鲜叶要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朵进行选剔(也称为拣尖)。“八不采”即无芽不采、小不采、大不采、瘦不采、弯弱不采、虫食不采、色淡不采、紫芽不采。采制猴魁茶一般是上午采、中午拣、下午制。
太平猴魁茶的加工方法只有杀青和烘焙两道工序,不需揉捻。杀青时用手炒锅,炭火烘烤,火温在100℃以上,每杀青一次,仅投鲜叶100-150克,在锅内连炒三五分钟,制作的全过程长达四五个小时。太平猴魁的包装也很讲究,须趁热时装入锡罐或白铁罐,待茶稍冷后,以锡焊口封盖,使茶叶久不变质。
太平猴魁茶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茶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在冲泡时应采用中投法,即先将茶置于白瓷杯或透明玻璃杯中,冲入90℃的开水至1/3杯,稍停待茶吸取水分舒展后再注满水。此茶初饮时,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令人有“刀枪林立”、“龙飞凤舞”之感;品饮时茶汤色泽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滋味醇厚爽口。太平猴魁即使冲泡三四次仍香美可口,余味深长,真可谓“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齐云山等地,是一种外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鲜甘美的片形茶。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六安瓜片是著名的绿茶片茶品种,片茶即全由叶片制成,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因其形若瓜子,又主要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早在唐代,六安瓜片就已闻名,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为贡茶。六安瓜片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甘,并且十分耐泡。
看了以上对于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的比较,相信大家已经有数了,知道哪一款适合自己。其实本身来讲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都是茶叶中的上品,不用纠结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谁好谁差。
太平猴魁简介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新明猴坑、猴岗一带,为“尖茶之冠”,采用烘青工艺且不经发酵,太平猴魁包括猴魁,猴尖,尖茶三个品种,其中以猴魁最好,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为其显著特点。太平猴魁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扁平壮实、两叶抱一芽、好多不显、部分主脉暗红、匀齐
色泽:
苍绿明亮
汤色:
嫩绿明亮
香气:
嫩绿清高、有兰花香
滋味:
鲜爽醇厚、回甘、有猴韵
叶底:
嫩匀肥厚、成朵、嫩黄绿匀亮
一级:
形状:
扁平厚实、两叶抱一芽、毫隐不显、部分主脉暗红、匀整
色泽:
苍绿较匀润
汤色:
嫩黄绿明亮
香气:
清高
滋味:
鲜爽回甘
叶底:
嫩匀成朵、黄绿明亮
二级:
形状:
扁平、两叶抱一芽、少量单片、毫不显、尚匀整
色泽:
绿润
汤色:
黄绿明亮
香气:
尚清高
滋味:
醇厚甘甜
叶底:
尚匀嫩、成朵、少量单片、黄绿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