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福鼎白茶制作“风险大,天热变红,天冷变黑”,而且很占空间,无法机械操作。表面上看加工工艺十分简单,其内在加工制选的技术要领却不易掌握,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只有关键的两个步骤:萎凋和干燥。也正是这种简单,没有经过高温杀青、剧烈揉捻,只经适度的自然氧化,因此形成了独特的保健品质,自由基含量最低。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福鼎白茶的萎凋工艺。
福鼎白茶制作工艺
福鼎白茶等级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我们就以白毫银针为例,说说这福鼎白茶制作工艺。
采摘
采制白毫银针以春芽的头一两轮品质最佳,其顶芽肥壮,毫心大。白毫银针的的采摘要求极其严格,一般要选择晴天,又以北风天最佳。
有十不采的规定,即:雨天不采,露水不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霜冻芽不采。
正是因为如此考究,才能保证白毫银针外形挺直似针,芽头肥壮,形成满披白毫,色泽鲜亮品质的第一道关卡。同时,茶叶采下后要及时加工,以保持芽头鲜灵度。
萎凋
萎凋是形成福鼎白茶品质的最关键工序,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萎凋技术,才能制得品质优良的福鼎白茶。萎凋方式包括自然萎凋、室内萎凋、复式萎凋。
以传统的日光萎凋为例,首先,要把茶芽均匀地薄摊于篾箅或水筛上。因为如果摊放时候茶芽重叠,重叠的部分会变黑,影响成品的外形及口感。
选择的用具也很讲究,竹编制的有缝隙的篾箅,可以让茶的上下都能有空气流通。然后在日光下进行自然萎凋,根据日光强度不同,随时调整萎凋帘。
萎凋过程中,要避免用手翻动,否则容易导致茶芽受机械损伤变红,或因手上汗渍的咸性破坏芽茶上的茸毛。
萎凋总历时48至72小时不等,这时候就要考验制茶师的技艺了,他们需要根据观察气候(南风或北风天),茶叶走水情况,茶色变化,茶叶的干度等进行调节。萎凋时间不足或者过长都会导致最后成品风味欠佳。
至于萎凋过程中,茶叶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点这里(萎凋过程白茶如何变化?)看看其中的奥妙。
烘焙
萎凋结束,就要进行烘焙。
传统的烘焙技艺是用焙笼进行炭火烘焙,焙笼由焙蒂、炭锅(铁锅、草木灰)、焙置等组成。先用炭火把焙笼加热到一定温度,温度要控制在50℃以下,温度过高易造成焦劣,鲜润度差,内质香味钝,火燥味强,滋味不甘爽。
温度过低则转化慢,较高沸点不能发挥势必增长焙火时间,但长时间会造成茶叶香味不鲜锐并有粗淡表现,味涩水闷。传统制茶师会用手探其温(炭火、盖灰、焙笼这样一些简单的工具里氤氲出的茶香,是焙茶师的掌心掌背在焙笼上接受了无数次的炙烤,留下的真味。)
除了要注意温度,炭烟会破坏茶叶品质,所以炭头一定不能产生烟。
然后把茶置于焙笼上,摊放有讲究,过厚会造成焙茶后生熟不匀,色泽花杂,内质香味粗涩感较强;过薄摊则色欠润,内质韵味烘失,滋味醇淡;故要仔细摊放。
旺火焙至六七成后,再用微火焙烘,温度的高低、时间之长短要视产品数量的多寡调整。需要悉心看护,耐心等待。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内质,天气的晴雨,萎凋的程度,都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难怪有人说高明的茶师要看茶烘焙。
白毫银针精制过程要对茶叶反复簸、筛,主要使茶叶均匀,然后再进行捡剔,拣剔时动作要轻,防止芽叶断碎,使茶叶品质规格相同。再用炭火复焙制成精制茶后趁热及时装箱。
要品到一杯上好的福鼎白茶,从头到尾每个环节、细节都是决定最终成品品质的关键。所以说,当你喝到一杯品质佳的福鼎白茶,一定要好好感受这杯白茶带来的甜清爽、毫香蜜韵。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2004年6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福鼎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