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对于白茶,有句俗话:"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白茶工艺沿用古法,要求很高,而产量很少,适合长期存放的更少,所以说白茶是最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叶。那你知道福鼎白茶的是什么转化过程吗?在白茶的转化中,并非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可以转化为白茶,那么,除了时间的美化,还有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呢?
白茶转化的因素
内部因素
岁月是白茶到老白茶转化的催化剂,而在白茶转化中,白茶的内部条件也十分重要!
一、茶叶内质
只有优质的白茶(春茶原料、工艺传统)经过时间的历练才会转化为老白茶,内质越丰富的茶越经得起存放,而其在转化后口感和香气也最为丰富。
二、含水量
白茶的工序删繁就简,但并不是意味着简单。比如,茶中的含水量就对白茶转化影响极大,在白茶制作过程中若是没有把控好白茶的含水量,那么在后期的转化中容易发生霉变,失去纯净度,含水量要是太低,形成单分子膜,则转化极为缓慢。只有适度的含水量才能保证白茶转化过程中品质稳定并有良好转化。
三、生物酶活性
由于白茶不炒不揉的天然工艺,保留了茶叶中生物酶的活性,使得茶叶中的物质定向转化,从而形成老白茶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白茶中的活性酶促进了白茶进一步转化,老白茶的养生功效也有活性酶的贡献。
外部因素
白茶转化的外部因素会比较多,对于四季分明,常年潮湿的南方来说,温度和湿度是比较难以把控的环节。
一、温度
储存白茶的最佳温度是常温,但是注意在储藏室最好有通风散热的措施,如风扇。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存储白茶时一定要注意避高温,同时也不能将白茶储存在温度异常底的环境里,过低的温度会延长白茶陈化的时间,也会影响白茶的品质。
二、湿度
这里的湿度是指茶叶所处小环境的空气湿度,也就是指包装内的湿度,环境中的湿度与茶叶含水率存在相互转化的动态变化。如今的包装密封性能都十分优良,包装中的湿度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是一定要注意密封。
福鼎白茶存放会发生哪些变化?
1、感官的变化
白茶在贮藏过程中由于水分、温度、阳光等因素,在汤色、滋味、香气等方面发生改变。
白茶的汤色会由杏黄转变为红黄,香气会由鲜香转变为陈香,日晒气会减少甚至消失。
2、香气的变化
陈年白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赢得了茶中“能喝的古董”的美誉,且这也成为老茶市场上衡量陈化白茶价格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储存条件下,白茶在陈化过程中确会产生枣香、兰香、陈香和木香等香气。
3、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浸出物包括黄酮、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咖啡碱以及水溶性果胶等等。
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白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白茶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
4、汤色的变化
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它是多种性化合物的总称,其主体为儿茶素。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的关系。
儿茶素无色,滋味苦涩且有较强的刺激性,在贮存过程中易发生自动氧化。
首先脱氢而成为醌,再进一步聚合而形成褐变物质。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促成汤色由浅逐步变深。
5、咖啡碱含量的变化
咖啡碱作为茶叶的特征物质之一,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生物碱。
目前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咖啡碱在茶的贮藏存中是随着时间变长而减少的。
从时间的长河中走来,只能让时间去成就。五年、十年、二十年……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2004年6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福鼎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