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主要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莫干黄芽、平阳黄汤等
黄茶-霍山黄芽
黄茶-君山银针
黄茶-蒙顶黄芽
黄茶-莫干黄芽
黄茶-平阳黄汤
黄茶是由于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下面来了解下黄茶的工艺流程!
7种主要代表性黄茶的工艺流程
1、君山银针:杀青→初烘→初包闷黄→复烘→复包闷黄→烘干
2、蒙顶黄芽:杀青→初包闷黄→复炒→复包闷黄→三炒→零放→四炒→烘干
3、北港毛尖:杀青→锅揉→闷黄→复炒→烘干
4、鹿苑毛尖:杀青→二青→闷堆→炒干
5、平阳黄汤:杀青→揉捻→闷堆→初烘→布袋闷烘→烘干
6、皖西黄大茶:杀青→二青→三青→初烘→闷堆→烘干
7、广东大叶青:杀青→揉捻→闷堆→烘干
黄茶的工艺重点在“闷黄”技术
闷黄在湿热闷蒸的作用下,叶绿素被破坏而产生变化.成品茶叶呈黄或绿色,使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及易挥发的物质增加,茶叶滋味甜醇,香气浓郁。因此,汤色呈杏黄色或淡黄色,故名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在闷黄过程中茶叶的含水量和叶片的温度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叶片温度越高的话,湿热条件下变黄的过程也会越快。
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
黄茶闷黄工艺的具体操作,有的是堆积半成品茶叶,有时还拍紧盖上棉套,有的用纸包紧茶叶,有的只闷一次,有的要闷两次,方法不一,工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杀青后闷黄,如沩山白毛尖。
(2)揉捻后闷黄,如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广东大叶青、温州黄汤等。
(3)毛火后闷黄,如霍山黄芽、黄大茶等。
(4)闷炒交替进行,如蒙顶黄芽三闷三炒。
(5)烘闷结合,如君山银针两烘两闷,而温州黄汤第二次闷黄时则采用了边烘边闷,故称为“闷烘”。黄茶的品种不同,闷黄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湿坯闷黄和于坯闷黄两种。
黄茶有哪些种类?
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1、黄芽茶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
2、黄小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加工而成,沩山毛尖、北港毛尖、远安鹿苑茶和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
3、黄大茶采摘一芽多叶加工而成,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贵州海马宫茶等均为黄大茶。
虽然黄茶在唐朝和清朝名噪一时,但是现在他却挤不进其他五大类茶的混战市场中。究其原因是传统工艺后继无人和现代工艺对“闷黄”技术不过关,导致其品质不稳定。再加上消费者对黄茶认知度不高,部分黄茶价格高,买茶的人不多。但是,市场需要黄茶所具备的口感,也就是说,黄茶能否东山再起,就看上述问题能否被解决。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 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