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武夷岩茶和大红袍一样吗?武夷岩茶的种类

2020-06-24 


在我们的身边,说到武夷岩茶,很多的人都会想到大红袍,因为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所以久而久之,很多的人就会误以为武夷岩茶就是大红袍,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具体如下!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的一类,大红袍又被称为武夷岩茶。主要生产于壮秀的福建的武夷山。大红袍冲泡之后颜色显现出明黄色,叶片并非如一般茶叶一样,它的颜色呈现出红绿相间。

武夷岩茶的种类

1、大红袍

大红袍,本身是武夷五大名丛系列中的一种,但由于其知名度最高,因而单独将其列出一个类别。

(1)、北斗一号大红袍

姚月明姚老通过母树大红袍的枝条扦插培育出的种植在北斗峰的大红袍直系后代。

(2)、奇丹大红袍

陈德华老师从大红袍母树上剪下了枝,扦插培育成功,他给这些茶树命名为“奇丹”,也就有了后面的奇丹大红袍。

(3)、拼配大红袍

武夷茶人为推广武夷岩茶,将不同品种的岩茶取长补短拼配出来的茶品,在市场上也被称作“商品大红袍”,因拼配而实现商品化。

2、水仙

提到水仙茶,它最响的名号便是:醇不过水仙。水仙茶的醇厚感,是最为突出的,且茶树年龄越老,这种醇厚感越为明显。水仙茶,又可分为普通水仙、高枞水仙和老枞水仙。目前市场上比较受热捧的是以高枞水仙及老枞水仙。

(1)、高枞水仙

武夷水仙茶树,树龄达到30年的,一般称为高枞水仙。

(2)、老枞水仙

武夷水仙茶树,树龄达到五六十年以上的,即可称为老枞水仙。

3、肉桂

提到肉桂茶,它最响的名号便是:香不过肉桂。肉桂茶的香气,是高昂的、张扬的、霸气的、锐利的,根据山场不同,肉桂茶又可分为:

(1)、牛肉:牛栏坑所出产的肉桂茶。

(2)、马肉:马头岩所出产的肉桂茶。

(3)、慧肉:慧苑坑所出产的肉桂茶。

4、名丛

指的是从“菜茶”品种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自然品质优异,具有典型的岩茶岩韵特征的有命名的茶树单丛名丛,武夷山五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接下来,将作下简单介绍:

(1)、铁罗汉

铁罗汉树丛较高,生长茂盛,叶长而大,叶色细嫩光亮。经无性繁殖,生长良好,品质极佳。据说历史上,惠安的施集泉茶店(1781年)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治病的奇效。1890年和1931年前后惠安县曾发生两次时疫,病人饮用施集泉经营的武夷岩茶铁罗汉后,部分人得以治愈。

(2)、白鸡冠

原产于武夷山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中。据记载,明代有一知府携眷往武夷,下榻武夷宫,其子忽染疾,腹胀如牛,医药无效。有一寺僧奉一小杯茗,知府啜之味特佳,遂将所余授其子,子病即愈。问其名,僧答白鸡冠。于是奏于帝,帝尝之大悦,敕寺僧守株,每年封制以进,逐充御茶,至清亦然。

另一种说法是在武夷宫的文公祠内。当茶树萌芽、幼叶初展之时,新梢薄软如绸,色泽浅绿微黄,与树上浓绿的老叶形成鲜明的两色层,这也是白鸡冠名称的由来。白鸡冠现已大量培育成功。

(3)、水金龟

水金龟茶树原产于天心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倾盆如注,峰顶茶园边岸坍塌,茶树被水冲至牛栏坑头之半岩石凹处,兰谷岩主就势凿石设阶,砌筑石围,壅土以蓄之,并命名为水金龟。

民国八九年间磊石寺与天心寺双方为水金龟的产权归属费金数千,后经公堂判定,认为茶树系天然造成,判归兰谷所有,水金龟树皮灰白色,枝条略弯曲,叶长圆形,翠绿色,有光泽,品质极佳,为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一。

(4)、半天腰

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的半山腰。原名半天鹞,其名来源于明朝永乐年间。据说天心永乐禅寺方丈,一日偶得一梦,梦见一只洁白的鹞,嘴里含着一颗闪光的宝石被一只巨鹰紧追不舍后将宝石落在三花峰的半山腰上,方丈派了一位小和尚登峰寻找。

小和尚到了三花峰的半山腰寻找宝石,在一块突起的峭壁上发现一颗绿色的茶籽,方丈将茶籽亲自培埴,命名为“半天鹞”。由于“鹞”与“腰”同音,又因为生长在半山腰上,久而久之就成了“半天腰”。半天腰属灌木型,叶片呈椭圆状,叶色泽深绿光滑,锯齿较浅,成品茶香气浓郁高长、滋味甜醇。

5、奇种

武夷山没有命名的野生茶叶树种或菜茶树种,如金观音、金牡丹、黄观音、黄玫瑰、石乳香、玉麒麟、金锁匙等。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在一千多年前,武夷山先民便从武夷菜茶中开始选育优良茶树用于生产,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²。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