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普洱茶山头太多搞不懂?看过这篇再也不上当了

2020-08-12 

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云南四大产茶区

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

云南大叶晒青茶为原料,

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明清两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整个云南还存在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保山市

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尚有一些栽培野生茶区未完全开发,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口感虽未有超过其他三大茶区的特色,其阳刚的茶气,纯正的山韵也是不可多得的古树茶资源。

临沧市

下辖1区7县,按茶叶产量依次排名:凤庆、云县、永德、双江、耿马、临翔区、沧源、镇康(09年产量)

凤庆作为云南产茶第一大县,位于临沧北部,几乎全县皆适宜种茶。历史悠久,出产历史上著名的“太华茶”。凤庆茶厂,曾是我国红茶标准的制定者。

茶马古道重镇鲁史有数百年的历史,青龙桥更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道。

境内古茶树资源5.6万亩,凤庆县的凤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亩的栽培古茶园,诗礼乡古黑村也有古茶树。

云县位于临沧东北部,野生大茶树分布于每个乡镇,较为著名的有:幸福镇大宗山(蔑笆山村)1.5万亩,涌宝镇堂梨树村1600亩,漫湾镇的大丙山1000余亩,爱华镇黄竹林箐等。

位于漫湾镇的白莺山,在大丙山中部,被称为“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古茶树1.24万亩。茶树品种丰富,展示了从野生茶树到栽培茶树不同阶段的演变历史。

永德位于临沧西北部,距今约两三千万年历史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在永德县被发现(茶树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历史悠久的永德,被称为“万茶归宗”的地方。

永德是云南野生茶林面积最广的县,达到11万多亩。11个乡镇都有野生茶树,尤其是明朗、乌木龙、亚练、大雪山等地。代表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10万余亩野生古茶林)和棠梨山原始森林(约1.5万亩原始野生型古茶树)。

忙肺山特点

忙肺山位于临沧市永德县,至今还生长着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忙肺是傣语地名,意为“河谷间的山岭”,好山好水出好茶,这里的村民们世代喝茶、种茶,茶史悠久,文化深厚。这里的原生态植被丰富,雨量充沛、日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茶叶柔软厚实,白毫丰满,持久耐泡,香气纯正,回甘持久。

双江位于临沧南部,全县茶园面积6.8万亩。其中勐库镇,被称为普洱茶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诞生于此的勐库大叶种茶,是最有名的云南大叶种茶。

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亩,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位于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已有500年的历史。冰岛茶的种植范围主要是在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冰岛茶特点

冰岛位于临沧双江勐库,“冰岛”二字是傣语的音译,意思为长青苔的地方。冰岛茶柔中带刚,冰糖韵十足。

小户赛特点

小户赛位于临沧双江勐库,这里居住着拉祜族、汉族。小户赛常年多雨,四周都是古茶园,生态良好。小户赛茶有着临沧茶区的香甜气息,且汤质细腻饱满,涩感弱。甚至有一些茶友认为,小户赛是勐库茶区中口感品质与冰岛最为相似的一寨。

耿马位于临沧西南部,野生古茶树5.7万亩,尤其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有3万亩。芒洪乡的原始森林地带也有古茶树群落,如芒洪乡大浪坝等地。

临翔区位于临沧中东部,古茶树群落2万亩,省级良种:邦东大叶茶源于邦东乡,野生茶树分布于南美乡和邦东乡大雪山等地,著名的昔归、忙麓等古树茶即是产于邦东乡。

昔归茶特点

昔归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境内。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昔归被称为临沧的班章,这一对应该是价格上的对标而非口感上的对标。班章茶以霸气著称,而昔归茶的口感在饱满浓强之外,多了一些是一些柔美香甜、优雅。

沧源位于临沧西南部,古老崖画著称于世,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画有采茶情景。古茶树约3万亩,单甲、糯良两乡最多,著名的有糯良乡大黑山古茶山。

镇康位于临沧市西部,古茶树最有名的当数“镇康大山茶”,明代湾甸茶最负盛名。

普洱市

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从历史和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的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普洱市拥有最为多样的珍稀普洱古树资源。从最大的无量山野生茶树居群(16534公顷,分布于景东县锦屏镇至镇远县勐大镇),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再到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普洱市也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园资源。

辖九县一区。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大的地区来分别叙述:分别是位于东南的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位于中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片区;和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片区。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

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

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口感细腻,花蜜香比较充足。

国庆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气候湿热多雨。土壤为赤红壤。

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

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山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边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涩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

澜沧、西盟、孟连古茶树分布:澜沧、西盟、孟连被称为边三县,因为地处偏僻,所产的普洱茶并不受人重视。近年来随着邦崴过渡型茶树王的发现,澜沧的古树茶开始浮出水面。而号称“千年万亩”的景迈山古树茶独特的香气为世人所知,又引发了人们的追捧。

景迈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迈县惠民乡,是现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1100-1570,常年平均气温16.5-19℃。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古树产地:景迈(大平掌)、芒景、芒洪、勐本、芒埂、翁洼、翁基、老酒房等。

茶山历史:据景迈山缅寺碑记载景迈山大面积种茶历史超过1300年;而据布朗族史料,种茶更早在1800年前。布朗先祖叭岩冷的传说则更为久远。在建国初,景迈茶曾被布朗族献礼给毛主席。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1095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芒景村的芒洪古茶和景迈村古茶。景迈山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茶树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和其他树木混生,这也是景迈茶独特香气的原因之一。同时景迈山高龄古树(500年)存量较大,是我国十分珍贵的古树茶资源地。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干茶、茶汤、杯底香俱佳,山韵优雅,苦涩明显,回甘快而持久。汤色桔黄剔透,汤质饱满。

邦崴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澜沧县富东乡,海拔1640-1780米,常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土壤为红壤。

古树产地:那东、小坝、南滇。

茶山历史:那东一代拉祜族种茶有几百年历史,而邦崴古树的知名主要是因为邦崴村的过渡型茶树王的带动。1992年和1993年国内和国际两次研讨会确认了过渡型茶树王,成为中国是普洱茶源产地的直接证据。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11公顷,茶树多在村寨边分散分布,代表植株有那东村那东老茶树和小坝村大平掌大茶树。邦崴过渡型茶树王也在此茶山中。

茶质特色:苦涩较明显,回甘较快,香气幽长,汤质饱满,山韵明显,生津明显。

西双版纳自治州

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西双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西双版纳古茶山分布(澜沧江以东6座,以西8座)

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的勐海县占7个,以东的勐腊县占5个,景洪市有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江东。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易武(曼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西双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当时内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

茶山名:易武(曼撒)

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曼撒茶山、曼腊茶山等。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这些茶园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不过因为易武茶成名早,古树存在过度采摘和养护不当的情况,近年来茶质有所下降。加之市场上仿冒品较多,需仔细甄别。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香气高扬,在梅子香、蜜香中透出一股幽兰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淡香入荷,易武茶汤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薄荷塘茶叶特点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弯弓地界。薄荷塘的茶价格如此坚挺,除了茶叶口感特别之外,一是因为路难行,二是因为量太少。去薄荷塘,你先要坐车到丁家寨,然后再坐摩托车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骑行,最后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薄荷塘干茶呈墨绿色,条索肥大壮实,入口之后,水路细腻,清冽如甘泉,却又香甜滑柔,据说还能感受到薄荷清新的凉意。

茶山名:倚邦

释名:“有茶树、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

茶山历史: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树现状: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这也是曼松古树一茶难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场出现的可能性为零。

茶质特色:倚邦古树茶属于中小叶种,苦味很淡,涩味比苦味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幽香如兰,茶香灵动,微有蜜韵。汤色深桔黄,其中曼松茶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

曼松茶特点

曼松古树茶分布于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的王子山、背荫山以及易武镇的勐倮村。曼松又称贡茶,如今的曼松茶很贵,很大原因是曼松的古树茶品质好且很稀少。土壤被认为是塑造曼松茶品质的重要因素,曼松的土壤呈紫红色,含锌量非常高,这种含锌量非常高的土壤,让曼松茶有了一种独特的鲜甜。曼松茶喝下去不刺激、不苦涩、甜度高、茶汤鲜爽、香气高雅。

茶山名:蛮砖,亦称“曼庄”

释义:“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

茶山历史:曼专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古树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这会对茶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茶质特色:茶汤稠厚,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茶山名:革登

释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

古树产地:值蚌、新发

茶区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乔木中小叶种,淡清香,汤色深桔黄,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茶山名:莽枝

释名:“(诸葛亮)埋铜(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树产地: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

茶区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古树现状:莽枝古茶山历经破坏,存留已经不多,而且存在为了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古树茶品质有明显下降。

茶质特色:乔木中小叶种,与革登茶类似,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茶山名:攸乐

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

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古树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亩,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后起八大茶山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名:曼糯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茶山名:勐宋(勐海)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茶山名:南糯山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汤色桔黄透亮,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透着蜜香、兰香,淡香入荷;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茶山名:帕沙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贺开古树群

茶山名:贺开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茶山名:布朗山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其中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茶山名:勐宋(景洪)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龙镇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古茶区,海拔1500-1800米。降雨适中。

古树产地:勐宋大寨、苗锄山、曼迁老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等

茶山历史:勐宋村的村民小组大部分是爱尼人(哈尼支系),曼伞村老寨是布朗族,种茶都有久远历史。曼迁老寨附近的古茶园中,存有树龄十分古老的古茶树。清朝时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古树现状:作为中国最南部的古茶山,因为其地理位置偏僻,勐宋茶区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目前仍有五千亩古茶园,长势良好。勐宋茶分为甜茶和苦茶,甜茶苦涩淡而苦茶味极苦,长久不化,本来不被村民用于出售,现在已成为版纳古树中之名品。

茶质特色:乔木中叶种,汤色深黄,条索墨黑。山韵明显,香气饱满,汤质厚重,杯底香强,甜茶苦涩较短,回甘较快;苦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弱。

茶山名:巴达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西双版纳茶区总结

西双版纳茶区的茶茶质厚重,汤质较饱满,除了部分小叶种外,苦涩明显;古树茶气明显,山韵突出。这是和澜沧江下游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西双版纳茶区在普洱茶区中温度较低,光照较强,这导致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较高,苦涩感较明显,班章、曼娥的霸气,小勐宋苦茶的苦涩都和这有直接关系。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相关标签:普洱普洱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