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等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历史文化勐海是一部活的茶史,有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在中国的茶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濮人(布朗族)是最早的植茶人。至今,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勐满、勐往等布朗族居住地保存有大量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其中,贺松有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被当地村民视为神树,南糯山有8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石头、蹄印,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渐渐湮没。只有深入探寻久远的历史,才能读懂这无尽的茶马古道。勐海旧时所产的茶叶多由马帮运到普洱府交易。明、清时期手工业制茶商云集佛海(今勐海县),佛海23个茶庄年产紧茶出口量达4万担,并开辟了从打洛到印度、西藏的古茶马古道。此外,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设置在勐海,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这些,都是对勐海普洱茶独特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的认同的证明,是厚重的历史“活见证”。
地理优势
产地在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这是茶叶界老前辈马兴先生对勐海普洱茶产地和勐海普洱茶品质的赞颂。
勐海普洱茶生长在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无污染、不施农药的原始森林中,属于有机茶。勐海普洱茶产区的茶树多与樟脑树混作,品质特优。
品种优良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所产的普洱茶品种是云南大叶种,又称乔木型的大叶种,素称勐海普洱茶种,芽叶发得又大又嫩,白毫特多,内含的化学成分特别丰富,制出的茶叶香高味浓。
工艺传承
经得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制茶工艺不断得到更好的完善,杀青、揉捻、晒干等制作茶品的过程更是十分娴熟、专业。本着当地人们辛勤淳朴的情怀,精挑细选出优质的鲜叶嫩芽,制成饼形周正的普洱茶品。
越陈越香
据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研究,勐海普洱茶具有陈香的特征,其香气明显高于中、小叶种,这些成分多数为形成茶叶陈香及甜醇滋味的重要因素。陈年老勐海普洱茶,可产生令人着迷的枣香、荷香、参香和樟香。
优质的普洱茶,在合理的存放下,会逐步形成特有的陈香风格,陈香随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存放时间越长的勐海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较高。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