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如何鉴别老班章普洱茶?

2020-08-12 

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提起老班章,在普洱茶界可谓如雷贯耳,嗜茶之人都以能得到正宗的老班章普洱茶为幸事。也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老班章”,令外行人有如雾里看花!

一是外形、香气、滋味的辨别

比如一般认为有芽头大而金黄的、苦味特重,涩感较轻的茶才是“老班章”,这是一种片面认识。

如前所述,老班章茶有芽头大也有芽头细的。其滋味有苦茶、涩茶、甜茶。其实“老班章茶”,不管是苦茶还是涩茶、甜茶,只要是古树茶,都有一种独特的“班章味”:首先是独特的香气。

老班章古树晒青普洱茶的香并不是很张扬,嗅之有一种如蜜的韵香,茶底香气同样如此,冷嗅香气厚而持久悠长。其次是品之滋味厚重,但这个滋味厚重不是以苦涩味重为代表,而是一种复合型的,既有一定的苦,入口也能感受到茶质所含的甜,层次的变化十分明显。

其三是回感特佳。总之冷杯香气厚而持久,品之滋味厚重,苦涩味入口即化,口感协调,韵味丰富,耐泡度高,回甘生津强一是外形香气滋味之辨。比如一般认为有芽头大而金黄的、苦味特重,涩感较轻的茶才是“老班章”,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如前所述,老班章茶有芽头大也有芽头细的。其滋味有苦茶、涩茶、甜茶。其实“老班章茶”,不管是苦茶还是涩茶、甜茶,只要是古树茶,都有一种独特的“班章味”:

首先是独特的香气。老班章古树晒青普洱茶的香并不是很张扬,嗅之有一种如蜜的韵香,茶底香气同样如此,冷嗅香气厚而持久悠长。

其次是品之滋味厚重,但这个滋味厚重不是以苦涩味重为代表,而是一种复合型的,既有一定的苦,入口也能感受到茶质所含的甜,层次的变化十分明显。

其三是回感特佳。总之冷杯香气厚而持久,品之滋味厚重,苦涩味入口即化,口感协调,韵味丰富,耐泡度高,回甘生津强烈持久。

二是价格的辨别

从对老班章古茶树研究看,古茶树共有78555棵,均为人工栽培型,茶龄树从七、八百年至一、二百年不等(其中800年以上的有9412棵,500年以上的有27664棵,200年以上的有33810棵,100年以上的有7669棵)。年产古树茶40吨左右,小树茶8吨左右。真正的老班章春茶每季不超过10余吨。

茶圈的人都知道,老班章普洱茶的主要特点是“香甜醇厚、茶气刚猛、回甘迅捷、喉韵深远、持久耐泡”,在普洱茶界被尊为“王者”。所以,真正老班章的普洱茶价格绝不可能是几十块钱或几百块钱一饼(357克标准七子饼)。

三是原产地原生态及特点(老班章、班章)的辨别

首先在概念上要对“老班章茶”和“班章茶”有所区分。因为“老班章茶”和“班章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班章茶”一般可指“老班章”以外的、包括新班章、邦盒、老曼俄、广别老寨等地古树茶、新树茶。

事实上,市场上除了少数的纯正老班章,其它大多数做假的老班章可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用新班章、老曼峨老树茶充当老班章茶。由于地理位置较近,所以新班章、老曼峨的茶从外观和口感上都很接近老班章,普通茶人很难区分;对于经验较足的茶友来说,可从苦味的持久度来进行鉴别:老曼峨持久度最长,新班章、老班章次之。

第二种是用勐宋苦茶拼配其它茶制作而成。这种茶苦涩味较持久,但香气和回甘都不够持久强烈,与老班章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茶汤中基本没有甜感。

第三种主要是采用苦味重的台地茶拼配制作,不同厂家拼配的原料都有所不同,所以从外观、口感、叶底等方面与老班章茶都有明显区别,比较容易区分。

老班章简介

老班章是一个地名,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深处,其平均海拔为1700米,茶山上有古树、野生茶、五六十年以上的台地茶。老班章号称普洱茶中的“茶霸”,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美誉。

老班章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压制较松、饼面芽叶肥壮、显毫

色泽:

色泽青褐

汤色:

金黄明亮

香气:

花香馥郁、较持久

滋味:

浓厚鲜爽、微涩生津

叶底:

匀整、鲜活肥厚、呈灰绿色

一级:

形状:

压制较松、芽头肥壮、多绒毛

色泽:

青褐

汤色:

浅黄透亮

香气:

花香馥郁、尚持久

滋味:

浓厚鲜醇

叶底:

柔软匀整、肥厚

二级:

形状:

芽头肥壮、显毫

色泽:

墨绿

汤色:

浅黄尚亮

香气:

香气高长

滋味:

醇厚

叶底:

嫩匀、鲜活

相关标签:普洱普洱茶老班章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