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的制作工序
1、采摘
(机器采摘)
武夷岩茶春茶采摘期在4月中旬后至5月中旬左右,不同品种的时期会有所不同。而采摘时间不能过早,过早青叶还带有露水,一般在上午8、9点开始,具体还是得根据当天天气变化和茶青变化来决定。采摘的天气最好是晴天,雨水天气采摘青叶更多是迫不得已,如果不采等放晴,很有可能青叶会变老。
采摘方式分为人工采与机器采,现在使用机器采居多,不论从效率还是成本上看,也是机器更为适合。
采摘的青叶不能过嫩或过老,多为一芽三叶。一般情况下,鲜叶若采嫩了,制作出来的茶,水重,容易出苦水。若采老了,茶味可能不会那么足,茶水略显单薄,但口感比较醇。采茶青除了决定内质滋味,还决定了外观,同样嫩叶做出来的成品茶就细小,老叶则粗壮。(下图品种为水仙)
茶青采摘下山后,在还未进入萎凋工艺之前的储运也很重要,储运时间不宜过长,茶青卸车落地要摊开通风散热,防止青叶堆放过厚过久造成损伤。下面这张图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青叶未摊开通风散热,堆得很厚,里面的青叶因受热过度已经“烧伤”干枯了。
2、萎凋
常见的青叶萎凋方式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萎凋也就是让青叶失水,原本挺直的青叶经过萎凋之后就会变软下垂,促进多酚类物质变化和香气形成。如果是没有太阳的天气,只能靠机器在做青桶中进行萎凋,时间则要比日光萎凋长。所以说做茶青要看天做青。
加温萎凋是利用炭火燃烧的热气吹进做青桶里,吹走青叶表面的水气,时间为1-2小时左右。
3、摇青
岩茶制作的核心在于摇青,所以这一步我用红色字体特别注明,茶叶整体品质做得如何,在做青阶段就已经定型了。香气、滋味的基础,还有常听到的“绿叶红镶边”都是来自于此步骤。
做青方式同样分手工与机器,现今大多也都使用机器来完成,很多人会认为二者相比当然是传统手工的会更好,其实在我看来这没有可比性,手工不见得就一定好,机器也不一定就差。
做青主要是让茶叶碰撞,茶叶边缘互相磨擦受损,使其发酵形成“绿叶红镶边”,让茶梗的内质输送到叶片上,茶叶的香气也在摇青的过程中渐渐散发出来,在机器边上就能够很明显闻到香气。说起来简单,实际摇青是十分考验做青师傅本事的。包括摇青力度、先前走水控制、室温等等,要时不时的看、摸、闻来观察青叶的变化情况,控制不好就是做得青与做得熟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宁愿做熟都不要做得太青。
(手工摇青)
(机器摇青)
这就是绿叶红镶边,所谓“三红七绿”只是一个整体茶青状态的描述,不必过于纠结每片青叶是否都要均匀做到三红七绿。
4、杀青
也叫炒青,在高温下破坏茶叶中的酶的活性,停止发酵,稳定做青的品质,还有让茶叶变得柔软,便于下一步揉捻。杀青现在一般都是在机器中进行,杀青最早是手工在锅中翻动,现在用的是半机械的滚筒,后面还需烧着火。
5、揉捻
炒完青,就需立即送上揉捻机,揉捻很好理解,就是在揉捻机上将茶叶揉捻成条索状。如果茶青叶采得过老,揉捻时茶叶条索容易出现过松的状态和茶碎片,还有炒青杀青要是炒得不到位,也会造成被挤压成碎片的问题。
6、烘干
揉捻成条索后就需马上进行烘干,基本都是用大型烘干机,一般需烘焙两道才能达到干燥。
(烘干机背后同样烧着火)
这张摇青后的步骤流程图就更一目了然了吧
烘干后的就是毛茶了
毛茶还属半成品,要做成品茶还需挑茶梗再焙火做精制。做毛茶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品质。毛茶做好,是为下一步精制打下基础。从做毛茶到精制,整个制作周期很长,现在还处于毛茶制作阶段。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²。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²。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 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武夷岩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