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传统正山小种和创新型正山小种红茶的不同点

2020-08-12 

红茶,因其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是中国的历史名茶,属发酵茶,起源中国明朝,深受海外人士喜爱。红茶制作工艺先进,数据显示红茶中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有益成分。红茶价值极高,可缓解疲劳,利尿,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护胃,舒张血管。红茶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祁门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主要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

红茶-祁门红茶

红茶-正山小种

红茶-金骏眉

红茶-滇红

正山小种

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之分。小种红茶是中国红茶始祖,也是世界红茶始祖。始创于17世纪初期,发祥于福建崇安桐木关(今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村)是由民间发展而来,初名不显,是福建省特产。

为了突现品质和地域特色,因而有了“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

红茶“正山小种”,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或者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称“外山”。

而“正山”的范围所指的地区,“以庙湾、江墩为中心,北至江西铅(yan)山石陇,南到武夷山市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洋庄乡大安村,西到光泽县司前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

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与“外山”相对而言的。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正山小种产于星村桐木,所以“正山小种”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而邵武、光泽、政和、坦洋、东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仿照小种制法的小种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有的将低级红茶烟制成小种工夫,称“烟小种”,亦称“假小种”。现“烟小种”、“人工小种”市场上已被淘汰,惟“正山小种”历百年不衰,在市场独树一帜。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着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

正山小种红茶的范围,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森林茂密、山高谷深,保持着完整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茶园座落在高山峻岭之巅,参天大树之下,翠竹环抱之中,加上常年云雾缭绕,远离污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

自然保护区内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协调的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互相制约,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茶树的养分也主要来自土壤的腐殖质,仅使用少量有机肥,这些都确保了原料的优越质量。特殊的地理环境起决定作用,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好山好水产好茶”,正是此理。

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特色

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备受欧洲特别英国皇室青睐。

19世纪70年代运销欧美各国,年产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影响,产量虽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上世纪50年代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特别是金骏眉红火之后,带动了更多的人懂得、接触、品尝、喜欢上正山小种红茶,进而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内外消费市场。

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的最大两个特色是松烟香味、桂圆汤感。

创新型正山小种红茶特色

而近年随着红茶的发展和市场的接受度及改进,正山小种红茶也逐渐花色繁多,品样多重。产区也都是“正山”范围内;茶树品种,也要是传统以来的“菜茶”品种;工艺是正宗的红茶工艺;而不同于传统正山小种的最明显地方就在于不再于“青楼”内用松柴、松枝熏制,就因而没有了松烟香,进而形成了市场大众更易接受的花香、果香、蜜香等。

这种较传统正山小种有工艺改进和创新的正山小种,更加细小紧致、锋苗俊秀、显金毫芽、金黄黑色相间,色泽润有光,多以花果蜜糖香为特色,汤色金黄、橙黄等琥珀色,入口清甜而汤里透显花香幽雅,杯底花果蜜糖香显等,持久耐泡。比如有金骏眉、银骏眉、赤甘、花香小种等多呈此特色。

正山小种简介

正山小种原称“桐木关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红茶之一,也是世界红茶的鼻祖。

正山小种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外形肥壮、紧结圆直

色泽:

乌黑油润

汤色:

红浓

香气:

醇馥的松烟香

滋味:

醇厚回甘、桂圆味道

叶底:

鲜红色、柔嫩肥厚

一级:

形状:

肥壮紧结、稍有茎

色泽:

乌黑稍润

汤色:

红尚亮

香气:

松烟香浓

滋味:

醇和

叶底:

嫩匀、红亮

二级:

形状:

紧结、有嫩梗

色泽:

乌黑

汤色:

红尚亮

香气:

松烟香(淡)

滋味:

尚醇和

叶底:

滩张、红欠亮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