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
内质
叶底
1. 鲜叶采摘
鲜叶选用一芽二、三叶或者小开面(三、四叶),春茶采摘期一般为4月18~5月30日左右,多数茶园只采春茶,只少数下桐木居民点有采少量夏茶。
2. 萎凋(熏烟)
分为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两种。晴天时将茶叶薄摊于谷席上放置在空坪处,摊叶厚度2~3cm,萎凋过程中进行一、二道翻料,历时30~60分钟,视日光强弱及鲜叶含水量而定。桐木产区多数采用室内加温萎凋法:在专门的萎凋楼(青间、烘焙间)进行萎凋,萎凋楼为三层木质结构,将茶青抖散均匀摊放于二、三楼的竹席上,摊叶厚度为3~5cm,然后灶烧松柴使火温及烟雾从坑道进入萎凋室升温使鲜叶萎凋,整个萎凋过程需翻动2~3次,历时2小时左右。以手捏成团不易散开,叶片透亮叶脉明显、青气消失散发茶香为宜。
3. 揉捻
将萎凋适当的萎凋叶凉青后,投入揉捻机用手稍压实进行揉捻,揉捻适当的茶条卷缩紧结、揉出茶汁、松压后下机解块复揉15~20分钟,至条索紧缩,手捏茶坯有茶汁流出指尖,捏成团不易散,叶片破碎率达80%以上时进入发酵工序。
4. 发酵
俗称“发红”、“沤红”:揉捻叶装入发酵专用竹筐,中间插一根有孔的竹管或在发酵堆中挖一小洞以利通气氧化,置于加温室并加盖湿布,室内温度258℃为宜,时间约6小时左右,中途松动一次,以利发酵均匀。茶叶呈红褐色带暗绿,青草气消失,果香、清香溢出时为发酵适度
5. 过红锅
工具有铁锅、木插刀、小竹扫。当锅温达200℃时投入1~1.5kg发酵叶在锅中迅速摸翻抖炒,历时1~2分钟,至发酵叶烫手变软、青草气消失清香气显露即可下锅复揉。
6. 复揉
过红锅后的茶叶趁热复揉,待茶条紧结即可下机烘焙。
7. 熏焙
将复揉或发酵茶胚解块抖散均匀薄摊于竹制的水筛上,每筛2.5kg厚度1.5cm左右,水筛斜插于烘青楼底层的吊架上,水筛间隔10cm左右半重叠,呈鱼鳞式排列,亦把发酵叶直接摊放二三楼竹席上进行烘焙。墙外灶烧松柴,烟雾和热气进入室内干燥,开始时火力需大保持80℃左右,2~3小时手摸茶叶有刺手感,捏叶片成粉但叶脉仍有少许水分,温度降至30~40℃左右并加有松油柴闷燃产生更多烟雾,让其吸收烟味至足干,用时7~8小时下筛后及时进入仓库待初筛初拣(毛筛毛拣)。
8. 毛筛毛拣
初筛用1~4号筛,筛去轻片粉末、拣去粗老片、梗、非茶类夹杂物,在初制结束时进行。
9. 原料拼合
正山小种原料处理采用多级付制、多级回收的方法。在毛茶进厂验收定级的基础上结合产地、季节、外形、内质、参考往年拼配标准,制定拼配比例以达到产品符合成品茶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发挥原料效益的原则,交付车间按比例出仓匀堆筛选。
10. 筛制
配置4.5目筛网,筛上茶经切筛,使全部在制品通过筛网,反复三次,通过筛制过程整理外形,去掉梗片,分出筛号茶,最大限度提取符合同济外形的条索、净度的茶叶。筛制方法包括:平园、抖筛、切断、捞筛、飘筛、风选。
11. 拣剔-风选
经拣剔去除梗、片、红条与非茶类夹杂物等,使其外形整齐、美观、符合同级净度要求。一般采用机拣、电拣、色选。风选为经清风除去断碎和片末。
12. 干燥熏烟
采用焙笼木炭烘焙方法,目前暂无法采用机械化,烘焙时选用质地优良的硬木炭、选用富含松油的松明(松木老死在山上的木质腐烂留下松木疙瘩为上品,不带杂质以免产生异味)。温度掌握在110~120℃。放上焙笼,焙前1小时均匀喷水使其返潮,让茶叶边干燥边吸收松香烟味,使品质达到茶干烟足的要求。烘时翻动3~4次,间隔时间先长后短,时间频率为40min、30min、20min。烘焙适度的茶叶水分掌握在4.5~5%。
13. 成品
经筛制、拣剔后各路茶叶经加烟足干的半成品,按照一定比例拼配小样、测水量,对照标准审评做调整,再按照小样比例匀堆。符合各项要求后装箱成品即完成正山小种精制整个过程。
外形
条索肥壮重实,色泽乌润
内质
汤色浓厚金黄有光圈,香高而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桂圆汤味
叶底
叶底开展呈古铜色
冲泡步骤如下图:
1.温杯
用沸腾的开水冲洗盖碗及公道杯
2.投茶
将茶叶投入盖碗中
3.泡茶
将开水冲入盖碗中,待5~10s后倒出至公道杯中分茶后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