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甘露

四川省名山县蒙山区域绿茶不发酵
产于四川名山蒙山的卷曲形炒青绿茶。1959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与“洞庭碧螺春”齐名。

外形

内质

叶底

茶识一览

中文学名蒙顶甘露
原 产 地四川省名山县蒙山区域
所属茶类绿茶
细分类别卷曲形炒青绿茶
嫩度等级特级一等、特级二等、特级三等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摊放-杀青-初揉-初烘-复揉-二烘-做形提毫-干燥
发酵程度不发酵
发酵类型不发酵
品质特征紧卷多毫,色嫩绿润泽,鲜甜馥郁,浓郁回甘

历史创制

蒙山茶始于西汉。故以汉宣帝刘询的年号 “甘露”取名。西汉时,四川成都地区最早将作药用的茶衍变为日常饮用,出现了茶的草市交易。用南宋出现的《甘露祖师行状》不能证实汉代实有人工植茶。中唐时,蒙顶茶入贡,声誉卓起,产量大增。自宋熙宁七年榷禁川茶易马,至清雍正13年止,川茶品质声誉渐低落,时人欲振兴川茶品质声誉而"仙化"蒙顶茶。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对蒙山茶给予高度评价。

自然地理

蒙山茶产地三面环山,形若“U”字,其间有一分水岭,将其分割为岷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两部分。坪岗交错,溪谷纷呈,为川西老冲击地之一,地貌以平坝丘陵为主,仅在地域边缘有低山分布,蒙顶山林树丰茂,三山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河流源短流小,境内土层深厚,酸性微酸性土壤占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4%以上。地属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47722.5℃,无霜期298d,年均降雨量1519.9mm,年均相对湿度8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工艺

1. 鲜叶采摘

鲜叶原料以名山131、名山311、福鼎大白等多绒毛品种为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不采紫芽、病虫芽、雨露水叶。

2. 摊放

鲜叶采回后及时薄摊,摊放4~8小时,至鲜叶含水量为65~70%,叶色变暗,青草气散出,手捏茶叶柔软感为宜。

3. 杀青

传统手工杀青锅温要求140~160℃,投叶量0.4kg左右,炒至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至60%左右出国摊凉;采用杀青机杀青要求杀匀杀透,适当偏“老”(利于揉捻成条)。出叶后应立即摊放,用吹风机吹冷以保持茶叶翠绿色泽。摊放过程中需去掉黄叶、碎片及其他杂质。

4. 初揉

现代工艺采用揉捻机揉捻,前期不加压,后期轻微加压,揉捻时间30分钟左右,揉捻时需注意充分揉捻,保证茶叶完整性。

5. 初烘

现代技术采用烘干机烘干,热风温度100摄氏度左右,烘至手捏茶叶结成团但不结块。初烘后将茶叶薄摊,并辅助吹风散热。

6. 复揉-二烘

与初揉-初烘步骤相同,复揉时适度加轻压,揉捻时间为40分钟左右,要求条索卷曲良好,基本全部成条,茶叶完整性好。二烘温度为100℃左右,烘至茶叶含水量20~30%为宜,下茶后及时薄摊,辅助吹风散热。

7. 做形提毫

将茶叶投入锅温为60℃左右的锅中炒制,双手抓糅茶叶4~5转后撒入锅中,重复数次后茶叶外形基本固定,至茶叶水分10~20%,茶叶显露白毫时,提高锅温至75%左右,加速团揉,用时约1分钟,至茶叶布满白毫,含水量为10左右时起锅摊放。

8. 干燥

烘干温度为100℃左右,双手轻微翻动茶叶,以便受热均匀,烘至茶叶水分为5~7%即可。

品质特征

外形

紧卷多毫,色嫩绿润泽

内质

汤色嫩黄绿明亮,香气鲜嫩馥郁,滋味浓郁回甘

叶底

芽叶绿嫩,秀丽匀整

茶叶泡法

器皿:玻璃杯或盖碗水:纯净水茶水比:1:50(每1g茶需投50g水)水温:75~80℃ 

冲泡步骤如下图:

1.温杯

沸水分别倒入玻璃杯中,温洗公道杯后将水倒掉。

2.投茶

将适量茶叶投入杯中

3.注水

注水至7分满,稍待片刻,4~6分钟后即可品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