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水仙

福建省建阳区小湖镇大湖村乌龙茶半发酵
福建水仙(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武夷水仙茶是岩茶系列中优秀当家品种之一,与被誉为“名丛之冠” 的肉桂齐名,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区小湖镇大湖村,相传选育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外形

内质

叶底

茶识一览

中文学名武夷水仙
原 产 地福建省建阳区小湖镇大湖村
所属茶类乌龙茶
细分类别闽北乌龙
嫩度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产地海拔600米左右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发酵程度茶叶自身茶多酚氧化反应
发酵类型半发酵
品质特征滋味醇厚,品种特征明显,有岩韵

历史创制

其起源,清道光年问(1821—1850)有一苏姓农民在建阳水吉大湖的岩义山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有一株茶树,偶折其枝并制成茶,品饮之时竞芳香四溢。逐将其移植于西土乾家前,后根据其取自祝仙洞下,逐以“祝仙”而名。因当地方“祝”与“水” 皆同音,逐呼为“水仙”,从发现栽植至今有170多年的历史。
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北部和南部,20世纪60年代后,其他主要产茶省也有引种。198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目前是武夷山市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仅次于武夷肉桂。

自然地理

武夷山是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650m,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肉桂茶树原产于武夷山内山,境内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年平均气温18℃一185℃.相对湿度约80%,年降雨量 2000毫米左右。肉桂茶树生长于岩谷峻崖和幽涧流泉之间,常年林木葱笼,云雾缭绕,太阳直接照射少,多漫射光,构成温度、湿度、风速、光照等相互协调的自然环境,与系统发育中的生态环境极为相似,有利于茶树生育和茶叶中呈味和芳香物质的合成,孕育出肉桂的独特韵味和特色香型。不同地域条件的茶叶,其品质是有差异的。如武夷内山傍岩临水的肉桂茶”岩韵”明显,品质优于武夷山外围九曲溪畔所产的肉桂茶。武夷山中的土系为烂石及砾土。经风化后为茶树提供丰富的钾、锌、硒等微量元素,适宜的地质和土壤,造就了肉桂茶的优异品质。

工艺

1. 鲜叶采摘

按照乌龙茶鲜叶标准采摘:小开面采摘(顶端形成驻芽后采中开面一芽三四叶),采回的鲜叶及时运回工厂,轻拿轻放,防止鲜叶红变。

2. 萎凋

采用日光萎凋,避免中午强日光,均匀薄摊,因水仙茶鲜叶肥大,一般在15~30min/次,采用两晒两凉,至叶态萎软、手持叶稍芽二叶失去光泽略呈下垂、青气减退、清香呈现为宜,用时约1.5~2小时。

3. 做青

采取多次摇青(一般7~8次),摇青静置相结合,武夷传统原则:“看青做青,看天做青”,用时约8~10h。

4. 杀青

做青结束后立即杀青,要求在最后一次摇青后40分钟内进行杀青,锅底温度260~280℃为适度,一般历时3~6min。

5. 揉捻

水仙品种鲜叶大而肥厚,采摘成熟度相对较高,宜趁热揉捻,揉捻过程中边揉边适度加压,使条索更加紧结。

6. 干燥

传统采用炭焙笼焙干,毛火温度约130~150℃,足火温度约90℃,烘焙至茶叶含水量约为6~7%,即制成毛茶。

品质特征

外形

条索紧结肥壮,有光泽

内质

汤色橙黄,香纯,特征明显,滋味醇厚,品种特征明显,有岩韵

叶底

叶底肥嫩软亮,显红边

茶叶泡法

器皿:盖碗,公道杯水:纯净水茶水比:1:50(每1g茶需投50g水)水温:沸水冲泡 

冲泡步骤如下图:

1.温杯

用沸腾的开水冲洗盖碗及公道杯

2.投茶

将茶叶投入盖碗中,此时可趁热摇晃盖碗,揭盖嗅干茶香。

3.冲泡

将开水冲入盖碗中,待5~10s后倒出至公道杯中分茶后即可饮用。时间可依据个人喜好略作调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