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灌溉Clrrigation in tea garden^ 人工供给茶园 水分的技术措施。灌溉系统包括三个部分:渠道工程,即从 河流、水库等处取水的工程设施;输水和配水渠道以及渠上 建筑设施;园内灌溉网,田间临时灌水渠道。根据茶树的需 水特性与规律,在干旱季节及时进行人工灌溉补水。方式有 地面流灌(如沟灌、漫灌)、喷灌、渗灌、滴灌等。主要目 的是在旱季及时向茶树供给水分,也有特殊目的,如培肥灌 溉(肥水喷灌)、调温灌溉(雾喷防霜冻、降温)、冲洗灌溉 (冲洗叶片与地面盐碱)等。茶园灌溉要求水质好,耗能少,
茶园耗水系数〔Water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in tea garden〕 投产茶园的年或季节耗水量与单位面积经济产 品量(如鲜叶量加茶籽量)之比。以吨/千克或无单位的倍 数表示。杭州茶区成龄茶树的耗水系数,全年平均0.85? 0. 96,其中秋茶耗水系数最大,夏茶次之,春茶最小。
茶园灌溉指标 Clrrigation index in tea garden〕 适于 茶树生长的土壤水分指标。由作物的生理性状、土壤湿度, 以及气象要素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茶园灌溉适宜 时期的水分生理指标:新梢细胞液浓度达10%,上午10时 左右叶水势达一1.1 1.0兆帕;土壤湿度指标:茶树根
茶园灌溉水量〔IiTigation amounts in tea garden〕 包 括灌水定额(M和)灌溉定额。前者为单位面积的灌水量; 后者为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或立方 毫米。茶园灌溉水量与茶树需水特性、土壤性质、气候条件 及灌水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必须掌握如下技术参数:土壤 密度克/厘米3)与田间持水量;灌溉计划土层深度 a,厘米);灌溉计划土层要求达到含水率上限值(R),以 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灌溉前土壤容许含水量的下限值 (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3)。计算公式:
茶园灌溉计划土层深度CPlanned irrigated soil depth in tea garden〕被灌溉的土壤为达到田间持水量的标准而 需要的灌溉土层深度。与茶树需水特性、土壤性质、气候条 件及灌水方法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4年生幼龄茶园灌溉 计划土层深约为20厘米;5年生和密植茶园(三条栽)约为 30厘米;成龄丰产茶园约为40厘米。以保证80%以上的茶 树根系所处的土壤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茶园灌水周期 Clrrigation cycle in tea garden〕两次 灌溉的间隔天数。在茶树阶段日耗水量(卬,毫米3/日)和 茶园灌水定额(M,毫米3)为已知数时,茶园的灌水周期 (T)可以公式7=茅求得。
茶园保水 CSoil water conservation in tea garden〕 亦 称“茶园保墙"。保持茶园土壤水分的措施。主要包括丘陵 山地茶园推行横坡耕作法;深耕与增施有机肥,改善土性; 茶树行间铺盖作物秸秆、草料等有机物;四旁空地种草、植 树等。以提高土壤雨水入渗率,减少流失和土面蒸发,达到 保水目的。
茶园土壤排水 CSoil drainage in tea garden〕 排除地 面和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排水方式视土壤质地、地形及其湿 害类型而定,一般采用地表挖浅明沟排除园内渍水或径流 水,或在坡面上方深挖横向或环形明沟阻截区外径流水。在 园内顺坡向或沿集水线开设暗沟(管),排除土壤中多余水。
机采茶园修剪 CPruning of mechanical plucking tea garden〕采茶机采摘茶园的修剪方法。机采茶园要求茶树 高度一致,冠面形状整齐,有利提高机采鲜叶质量,修剪机 械和机采技术须配套。幼龄茶树培养的机采茶园,第一次定 型修剪可用整枝剪,其他各次均用修剪机平型修剪。茶园成 龄后,中小叶种茶树采用弧型修剪机修剪,大叶种茶树采用 平剪。修剪时期根据各茶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茶园改造技术〔Reforming technique of tea garden〕 改造低产茶园树势、土壤与园相,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 产量和质量的综合农业技术。应以培养树势为中心,改土补 缺为重点,肥、水、剪、采、保相结合,包括:①茶树树体 改造。因园因树制宜地选用台刈、重修剪、深修剪、蓄养等 方法更新树冠,深耕施肥更新根系,养成优质高产“优化 型"树势。②茶园土壤改造。砌坎保土,深翻改土,土壤消 毒;挑培肥土,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③茶园园 相改造。采用茶树移栽技术,补植缺株,增加低产园的种
低产茶园CLow-yielding tea garden〕 产量低、品质 差的茶园。确定低产指标通常用两种方法,一是以单产水平 为准,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把低于平均单产水平的茶园 列为低产茶园;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通常把老茶园、旧 茶园、未老先衰茶园均称为低产茶园。茶园低产既有茶树生 机衰退、品种混杂等内因,也有生态环境恶劣,农艺管理粗 放等外因,最终导致茶树生理机能衰退。表现为育芽能力减 弱,新梢节间变短,对夹叶增多,叶小,叶张薄,枝梢萎枯。 对低产茶园采取改树、改土、改园以及对改造后的茶园加强 综
旧茶园COld tea garden^ 20世纪50年代前建园种植 的老式低产茶园。种植方式多为丛栽,每公顷茶丛数在 6000丛以下。1949年中国约有13万公顷,多是被垦复的荒 芜茶园,基础差、产量低,经历年改造与不断改植,后已被 逐渐淘汰。
老茶园CFeeble tea garden^ 树龄较大、树势衰老的 低产茶园。其特征为骨干枝衰老或干枯,枝干上寄生苔薛、 地衣,根颈处不断长出根颈枝,常形成所谓“两层楼”树冠。 随着地上部衰老,地下部同时衰退,吸收根不断死亡,根系 分布范围缩小,并在新枝干基部长出新根群。尽管加强肥培 管理、合理采摘,但骨干枝上新梢育芽能力仍显著减弱,开 花结实多,树冠生长势逐渐减退。通过更新树冠、改造根系、 加强肥培管理等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可使茶树恢复生机。
茶园土壤污染 CSoil pollution in tea garden〕 土壤中 有害人类健康和不利于茶树生长的物质逐步增加的过程。 原因:农药、塑料地膜、化肥大量使用造成的农药残留物、 重金属、硝酸根在土壤中的积累,个别茶园土壤还会受放射 性元素的污染。防治方法:正确合理施用农药与化肥;增加 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提高土壤对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解吸 能力;改造茶区生态条件,种树、种草、造防护林,净化空 气;加强土壤肥料和垃圾的监测,防止低质肥料、有害垃圾 进入茶园。对已受污染的土壤,必须深耕、曝晒、种绿肥或
茶园园相改造〔Reforming of tea garden feature J 对 茶园面貌的改造。方法:将零星分散、水土冲刷严重、缺株 断行、茶丛矮小、品种混杂的衰老茶园,经规划设计,因园 制宜地采用补植缺株、复壮树势或以新代旧、换种改植,并 整修梯坎、道路与排、蓄、灌水利系统等项措施,增加树冠 覆盖度,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变低产茶园为优质高产茶 园。
中国茶园病原区系 CPathogenic fauna in tea garden of China〕中国茶区中病原种群的组成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的 分区。病原区系包括不同茶区中病原的组成分布,优势种和 特有种。在大叶种茶树种植地区,茶树病原区系与南亚国家 的区系相似,即茶树根腐病菌为其优势种,茶饼病在高海拔 区发生严重。在小叶种茶树种植地区,多种叶部病原如茶白 星病菌、茶炭疽菌、云纹叶枯病菌、轮斑病菌为优势种。茶 树病原区系受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等人为因子影响而有变 化,但不如害虫区系变化明显,其种群组成相对稳
中国茶园害虫区系〔Pest fauna in tea garden of China〕中国茶区中害虫种群的组成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的 分区系统。茶园害虫区系包括害虫在不同茶区的种类组成、 分布、优势种和特有种。害虫区系的成因有地貌变迁、气候 生态条件的变化、物种的起源、栽培或其他人为因子的影响 等。中国昆虫区系是世界陆地昆虫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分 属于古北区和东洋区。中国茶区均分布在东洋区内。据中国 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1979)的划分意见, 东洋区又可再分为西南、华中和华南三区。小叶种茶区主要
〔Gmb〕 茶园害虫。是金龟幼虫的统称。鞘翅 目,金龟总科。分布于中国各茶区。寄主 为茶等多种植物。主要以啃食茶苗根系 为害,可将主根咬断,造成茶苗死亡。虫 体肥胖柔软。常弯曲成“C”字形,白 色至淡黄色。头硬,黄褐至赤褐色。有 3对胸足。大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 年发生1代,生活在10?30厘米深的 土中,咬食二三年生的茶苗根系。天敌有赤黑脚土蜂、黑斑 长腹土蜂、黑土蜂等。防治方法:灯光诱杀其成虫。用毒饵 毒杀方法参照“毒饵"。用化学农药或Bt乳剂浇灌土壤药 杀。
茶园杂草CWeeds in tea garden^茶园中的有害植物。 与茶树争肥、水、阳光,使树势衰弱,茶树产量与品质下降。亦是许多病害的中间寄主或越冬场所。茶园杂草种类有数 百种,其形态、生态习性、危害程度和分布各不相同。按生 长年限分,有一年生、二(越)年生、多年生;按属性分有 草本、木本、藤本;按子叶分有单子叶、双子叶;按生长季 节分,有春草、夏草、秋草三大类;按植物学分类分,有禾 本科、菊科、石竹科、蓼科、大戟科、莎草科等20余种。
茶园禁用农药 C Pesticides banned to use in tea garden^茶园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高毒农药(如内吸 磷、对硫磷、甲胺磷等)、高残留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 艾氏剂、狄氏剂、三氯杀蜻醇等)和高残毒农药(如杀虫脉 等),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氧戊菊酯、顺式氧戊菊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