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他们所知道的“红印铁饼”

2020-05-23 

  普洱茶历史上的“红印铁饼”,历来说法众多。从号级茶到印级茶,再到七子饼茶的发展,相对有明确和统一的说法,铁饼是普洱茶从印级茶到七子饼茶之间的过渡产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目前的部分资料和文献来看,“红印铁饼”既是普洱茶印级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标杆,也是传承印级茶历史,开启七子饼传奇的时代分水岭。它既有红印的韵味,也兼具铁饼的特色,是普洱茶历史中两款珍品的完美结合。

  我们走访了三位经营普洱茶超过十年的茶人,听听他们所知道的红印铁饼,聊聊关于红印铁饼的故事。

  吴建团:1988年加入中土畜云茶公司,先后任茶苑宾馆副总经理、云茶公司昆明经营部经理等职。现中云茶叶总经理、中茶普洱一级经销商,从事普洱茶行业超过三十年。

  吴建团告诉我们,他最早接触到的铁饼,应该是九十年代下关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铁饼。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当时几大茶厂生产的普洱茶,统一使用的是“中茶牌”商标。就他所接触过的铁饼而言,有几款铁饼的内飞令其印象深刻。“有现在常见的方形形状,也有圆形的,也就是一个小的圆形,里面印有‘中茶牌’商标。”

  铁饼由于采用的是金属模具,机械压力较传统的石质模具要大,其压出来的茶饼硬度比传统的泡饼更为紧实,坚硬如铁,故得名“铁饼”。在吴建团看来,铁饼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慢”。“慢工匠心,慢工出细活,它慢是有它慢的道理的。”慢有慢的好处,可以让人们不用太着急,不管是从品饮角度、市场营销角度,都可以慢慢来等待、经营一款好茶。“就是因为其陈化周期长,转化慢,所以陈化出来的效果相比一般的泡饼,茶的后劲来得更足。”

  大概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中茶公司卖了不少此前昆明茶厂遗留的铁饼,大概80多块一公斤,而当时职工的平均工资估计也就几百块。“铁饼,特别是老的铁饼,真品在市场上存量很少,而且作为老茶,其品质是可以保障的。所以在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力的。

  对于2016年中茶传世印级—红印铁饼,吴建团说:“我已经喝过这款茶了,无论从外形包装到茶品品质,都有深刻的印象。铁饼陈化相对慢,所以我觉得它未来的升值空间,应该在五年或者十年后才能凸显,能等到二十年更好。铁饼需要等待,慢工出细活,有关铁饼的一切,都不能着急,需要慢慢等待。”

  李青璇:从事茶行业十二载,2005年正式加入中茶普洱,现为中茶普洱一级经销商、昆明同益堂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李青璇正忙于一场“茶与建材”的跨界合作。“茶与建材,看似是不搭边的。但建材与家有关,家与生活有关,生活与茶有关。我相信茶会带给每个家庭更温馨、更宁静的生活节奏。”有了前几次成功的跨界合作,李青璇对“让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深信不疑。

  2004年,李青璇开始认识普洱茶,从一开始涉足普洱茶,她就从茶企、同行那里听到不少关于铁饼的介绍。“我接触最早的铁饼,是九十年代凤庆茶厂生产的铁饼,此外还有下关茶厂的,有些年厂家也有生产过部分的铁沱。”令其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昆明茶厂的铁饼。生产铁饼时,直接将原料放入甄子,然后直接上蒸汽,所以甄子的底部有许多蒸汽孔。经过机械压力后,茶饼的背部会出现一个个突出的乳钉,而不是像泡饼形态的普洱茶一样形成一个背窝。“昆明茶厂生产的铁饼与其他茶厂生产的铁饼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就是饼背面形成的乳钉是平行直排的,而其他铁饼乳钉的排列方式是圆形的,这是由于模具的不同造成的。”

  在李青璇看来,铁饼最大的缺点和优势都是“慢”。铁饼的“铁”,决定了其后期陈化时间长,所以市场对新品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喝茶可以说是需要节奏慢下来的的一件事情,宁静致远,这很符合茶饮的本质。从这方面来说,铁饼的‘慢’其实也是它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由于铁饼压得紧实,其在陈化期间凸显“慢陈化”的特点。在陈化期间,铁饼紧实的饼身,最大程度地阻隔了茶本身内含物与空气、水分等外因子的接触,尽可能地让内含物完整地停留在茶本身慢慢陈化。“普洱茶本身所含的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等内含物质,在铁饼慢陈化期间,能够完整地保留在茶饼里,所以只要陈化时间足够,仓储条件合适,转化出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对于2016年中茶传世印级—红印铁饼,李青璇觉得它已初显铁饼气质,“铁饼本身是一种适宜长期存放的普洱茶,后期的转化过程更值得期待,转化的结果也是充满悬念的,这也是铁饼的一大独特魅力。没有到最后,无法太精确地意料是否就是最好的结果。”

  谢昆松:国家茶叶评茶师、昆明宜源茶叶经营部总经理。至2006年首次接触茶叶起,加入中茶普洱,现为中茶普洱一级经销商。

  在谢昆松的手里,收藏着一饼大约是七十年代昆明茶厂生产的铁饼。“一提到铁饼,大部分人的反应是下关茶厂生产的,其实七十年代起,昆明茶厂就开始生产铁饼了。”谢昆松收藏的这饼铁饼,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从马来西亚流转回来的。

  谢昆松跟我们讲起了邓时海先生的著作《普洱茶(续)》,里面有一个篇幅专门记录了昆明茶厂生产昆明铁饼的历史。据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下关茶厂率先生产了第一批圆茶铁饼,但市场反映冷淡,很快就没有再生产。但对于新技术的热衷,六十年代昆明茶厂也接受铁饼并制作了自己的金属模具,试制铁饼。据邓时海考证,最早在普洱茶包装上使用“云南七子饼”的名称,正是昆明茶厂生产的铁饼,即后世所称的“昆明简体字七子铁饼”。因为他从前昆明茶厂普洱茶车间老师傅收藏的茶样上,看到上面写有“七子饼、昆明茶厂、1961”等字。由此,他断定“做为结束‘印字级’茶的年代,开启‘七子级’的普洱茶,这片茶有历史断代的意义。”

  谢昆松说,由于铁饼的特质,决定了其后期陈化慢,“所以相对而言,可能更适宜仓储于广东、浙江沿海一带,因为湿润的环境更有利于其后期的转化。”但只要陈化的时间长,一旦转化,便会具有独特的魅力。仓储环境对普洱茶后期的转化至关重要,温度、湿度、光线、通风性、压力等仓储环境,直接影响着普洱茶后期茶香口感的转化,以及转化的速度。在普洱茶业内,比较典型的如广东仓、昆明仓等,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比如广东仓,由于广东一带温度高、湿度高,仓储于此的普洱茶转化速度较快,周期短,类似于湿仓的概念;而昆明仓,由于海拔高,湿度相对较低,转化出的是典型的干仓味。

  谢昆松在品过中茶传世印级—红印铁饼后,感觉“总体来说头三泡感觉涩味比较重,回甘慢,但回甘比较甜,茶气比较足,回甘有点像班章。”他认为此茶一旦转化后效果会更好,由于茶质和型态的缘故,铁饼需要长期存放,所以铁饼转化后茶气足,回甘香气好。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