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の人物
文化之窗·徐雨隽
行走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窗
相信很多人都还没有忘记,2017年的毕业季,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演讲中,作为毕业生代表的华裔毕业生杨,发表的那段"马里兰空气格外香甜,近乎奢侈"的经典言辞。
人们群情激愤,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
当前中国在国外有很多留学生,这些年轻学子出去后,对事情的看法、思想的认知可能都会经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但只要最终还是从心底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我相信中国政府是鼓励、支持和欢迎的。 CCTV央视网
三年过去,杨毕业后未能留在美国,辗转到了韩国谋求出路,却又迎来了疫情。走投无路时,凭借着一张中国签证,她仍回到了这片生养她的土地。
我们的祖国同我们一起在不断成长,以前人们总想走出去,现在人们都在走回来,无论主动或被动。以前我们一直在进行先进技能引进,现在我们讨论对外文化输出。如今我们要聊一聊文化自信。
徐雨隽,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师。她从事这个职业十三年,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齐聚于此,只为一个愿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她说:“站在这个位置,面对这样一群人,必须要有文化自信。”
徐雨隽丨
“我本来学习的是英语专业,被培养成了一名英语教师。但找工作的时候学校说需要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就稀里糊涂的转了行。当时也有人说那你这个工作很轻松啊,外国人又不懂中国传统文化,随便讲讲就糊弄过去了。但来中国学习的学生大多都对中国文化非常向往,面对他们,我无法允许自己的不专业。”
“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很惭愧,我的学生们虽然都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甚至超过我们自己。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去学了茶。为了布置好一间茶室,我去学了花。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课堂体验,我去学了古琴。”
徐雨隽丨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标准都是:希望可以成为学习很好的人。我也是照着父母的期待成为了当地的文科状元,如愿以偿进入到了重点大学,毕业后留在学校工作。但自从接触到茶以后,我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一路以来,我跟我的课堂在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茶结识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才能过得很开心,生活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选择。有的人一辈子做茶,或者是在一个小山村里做琴,专心的做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以为会很苦,但他们反而很自由很快乐。”
雨隽与花道老师李丽淑丨
摄于台北[文山草堂]
“我以前学英语,喝咖啡,桌上的摆花都是一大束,家里装修风格也很欧式。但我现在家里的装修风格是偏宋式,我现在走到哪里随手都可以插起花、泡起茶。当这种文化自信和审美观念在内心搭建起来以后,你的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在体现这种美”。
徐雨隽 海滩作品《卫风·伯兮》丨
“我在泡茶和插花的时候,能忘掉所有不高兴的事情。我有时候插花能插一天,我会觉得像是到了一个秘密花园、一个另外的世界。之前遇到的所有不开心、不公平,都变成了蚂蚁的烦恼。它让我从那些琐碎和不开心里抽离出来。”
人们越没有时间、压力越大,越是需要喝茶和插花这样的存在去帮助他释放压力。在那几分钟里,你可以忘掉那个原来的世界,全情投入到这一刻。
徐雨隽 作品丨
摄于 北京·[一亩茶舍]
“茶是一块砖,是一块敲门的砖,也是一块引玉的砖。把它当作一个饮品,人们不会拒绝递来的这一杯茶。当喝下去以后就会发现,茶里的世界竟然是如此丰富。我讲的虽然是茶课,但通过这一杯茶,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器物、中国的地理人文、甚至中国人的生活面貌。”
雨隽老师曾经做过一个调研:调查同学们在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课之后,对于中国的情感变化。结果表示:在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课之后,同学们普遍觉得中国人非常优雅,生活积极美好,继而对中国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雨隽与同学们丨
“很多朋友会对我说:你这样很吃亏啊,怎么精力都花在教学上。我用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提升自己,他们会觉得你这样做不值得。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很问心无愧。我对我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看到同学们的笑脸,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有收获,我会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别人对你的观点跟你毫无关系,你的生活是自己的。给予心灵的滋养,要比一些现实的东西更重要”。
“我想要把更加美的内容,呈现给每一个想要了解和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对于我而言,我不是教导者,我只是一名分享者。通过这个课堂,把我感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分享给更多喜爱它的人。”
雨隽与同学们丨
在电视剧《天道》中,主人公丁元英提出“文化属性”一词,并对其进行描述:文化属性什么都不代表,却又代表着一切。身体的归属取决于脚下站立的土地,精神的归处则在于承载它的文明。
中国传统花道课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他也多次表示: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承刻不容缓。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生长了千年的文明之花,要使它灿烂绽放在阳光下。

疫情期间许多同学无法回到学校上课,雨隽老师为他们录制了中国传统插花课的视频,向他们送上祝福和思念。有远在海外定居的华裔朋友看到视频后说:“我想家了”。
中华传统文化深厚而绵长,想要立刻亲近似乎很难。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察觉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别,我将其称为"审美直觉",这份直觉是早已灌注在每一个华夏儿女骨血里的记忆。文化自信的种子早已埋藏在我们的基因里,随时等待着被唤醒。
无论何时何地,在异乡或是故土,你都能感受到因它而生的熟悉与亲切。茶可以成为开启这扇门的钥匙、一片广袤的沃野,它可以帮助我们追溯这份精神的来处、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
“当你在向他们分享中国传统的茶、花、琴时,你在分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她们感受到了这份自信和美,就会自然而然的尊重你和你背后的文化”。
徐雨隽丨
“我很感恩我的工作,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文化本源。我为之感到无比的自信和骄傲。”
我们组建了一个免费的茶知识交流群
【孔雀茶学院】
这里聚集了一群爱茶的小伙伴
共同分享习茶小技巧
更有专业的评茶老师定期分享专业知识点
快来加入我们~一起分享一泡茶的快乐!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孔雀学长微信
为你带来每日一个饮茶小知识
回复【往期茶课】
即可免费获取往期课程
欢迎关注孔雀说
让我们一起
约个茶喝~
如果你也有茶的故事想讲述
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生活中的茶事之美
欢迎来稿或后台留言
期待您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