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盘点那些足以毁掉好茶和好心情的不良习惯,见招拆招

2020-05-23 

  有些人经常疑惑:为什么我自己泡的茶的总是比不上在茶叶店里试喝的那么好喝?明明就是同一款茶叶啊!!还有,为什么你那么爱喝普洱茶?我觉得不好喝啊,刺激性还蛮大的……

  问题不少,除了茶叶本身的原因,更大程度上可能是个人不良饮茶习惯导致,下面给大家盘点那些足以毁掉你的好茶和好心情的不良做法,拆招也有告诉你哟,快夸我!!

  1、长时间高温闷泡,到底是喝茶还是喝中药?

  经常习惯性长时间闷泡茶叶的人,原因只有一个:懒。茶叶一投,开水一冲,盖上盖子,不管了,想起来才喝一口,然后发现苦得要命!!而经常高温闷泡的,那绝对是一个喜欢用保温杯的懒人!!

  保温杯简直是毁茶神器,因为很多人都会忘记及时出汤

  而大叶种普洱茶,内涵物质本就比小叶种含量丰富,一般盖碗泡至9泡甚至12泡才开始出现水味,即水溶性物质析出有所减少,你长时间的高温浸泡茶叶,是不是无意中给自己准备了一杯浓稠的中药?好喝才怪!

  水杯泡茶温度降至适口的程度就要喝掉,不要长时间浸泡

  拆招 随泡随出,个人饮茶可用飘逸杯

  想要喝一杯正常的茶水,随泡随出是基本的操作方法,如果你嫌传统的盖碗等茶具冲泡比较麻烦,那么带有滤隔功能的茶壶或茶杯就是你的饮茶首选。

  有滤隔功能,可以保证茶汤与茶叶分离,方便饮用;另一方面,可以自己根据泡茶的浓淡喜好,停止茶叶的继续浸泡,一句话就是不要懒,泡茶的时候看汤色浓度差不多就及时倒出茶汤或是拿出茶底,就多的这一步让你健康喝好茶,我保证。

  2、投茶量过多,破坏口感的同时也造成了浪费

  投茶量过多估计是不少人的毛病了,我也算之一。投茶的时候总感觉不够味,往死里加茶叶,结果一泡开,满满一碗茶底,出汤再快也避免不了过浓的茶味,最后都是以倒掉部分茶叶结尾,好茶这么浪费良心真的有点痛。

  制茶量过多,就会出现酱油汤

  拆招熟悉3克或5克的量,投茶量少可以弥补

  可以用电子秤熟悉3克5克甚至8克的量,也可以先从单泡装茶叶品饮开始,熟能生巧,看触习惯了这几个量的茶叶,日后你的投茶量把控就可以比较准确了,传统冲泡的8克或10克,个人饮用的5克等,都容易把控。

  单泡装普洱茶可以帮助你对茶样建立基本的重量印象

  另一方面,投茶量过少导致茶味不足是可以通过适当延长冲泡时间来弥补的,最多人为缩减了茶叶的耐泡度,而如果投茶量过大,一切却难以补救,当然,老茶鬼不在此队列。

  延长时间出汤可以增加茶汤的浓度

  3、泡茶水温不对,忽高忽低好折腾

  刚接触茶叶不久的朋友可能会有这种问题,比如将一把娇嫩的绿茶丢进沸水里闷泡,愣是将小清新绿茶喝出了黄菜汤的味道;或是将普洱茶接饮水机的热水来冲泡,结果满口都是水焖味,意料中的那些香气和良好口感根本就没感受到,再也不能愉快地喝茶了~~

  水温太低,茶叶泡不开

  拆招水温基本功做好,沸水90度85度自由转换

  想进入健康喝茶领域,先要弄清楚基本的沸水泡、90度还有85度泡分别对应什么茶类,这就像你要出去吃饭,你肯定会先挑哪个菜馆子适合你的胃口或风格一样,基本功不能少。

  小青柑要用沸水冲泡

  沸水适合泡发酵度深、叶子较粗壮的茶类,如普洱茶、柑普茶和乌龙茶等,90度水一般用于冲泡发酵度较轻芽叶较细嫩的名优红茶,或是三级及以上的粗壮绿茶等;85度水一般都用来冲泡名优绿茶啦。当然,这里的90度与85度只是一个参考数,允许自行调整。

  野生古树红茶可以用9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

  水温对泡茶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所以你可以根据你的饮茶环境来选茶。至于办公室一族,我们早前也有手把手教你喝好茶的推荐哟:手把手教你:办公室一族,怎么泡好你心爱的普洱茶?

  4、夜晚喝茶肆无忌惮,失眠心悸怪谁呢

  总有些任性的朋友喜欢晚上乱喝茶,浸淫茶界多年的老茶鬼也就罢了,毕竟人家喝一轮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但是功底不够深厚或是体质异禀的朋友就有点苦哈哈了,心跳加速、睡不着,严重的甚至睁眼到天亮,喝个茶赚回了两个黑眼圈,怪谁呢?

  拆招晚上喝茶宜淡宜温和,睡前1小时不喝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有刺激神经的作用,所以晚上喝茶少碰生茶、乌龙茶和绿茶;可以喝点温和香浓的柑普茶或红茶,良好的香气有肋于舒缓神经、放松自我,特别适合晚上喝。或是有富含有安眠作用GABA的熟茶,春茶发酵的熟茶少不了。

  晚上喝茶性温和的淡茶

  睡前避免体内有太多的水分,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所以晚上喝茶除了喝温性茶饮,喝淡茶,还要减少饮茶量,睡前1小时停止喝茶,给身体正常排水留一点时间,有益于睡眠之后的身体运行机能调整。

  好了,愿你时时有好茶,也懂得怎样喝好茶,对自己好一点哟,不良茶饮习惯毁掉好茶的同时可能也会对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要记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哈。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