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高顶六星的制茶匠心

2020-05-23 

  中国的制茶历史悠久,神农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有关茶叶最早的记载。远古时期的人们还不懂制茶的方法,用鲜叶采摘后生煮羹饮,烹而食之。

  到了汉唐,出现了将鲜叶晒干后存放,要喝时再拿出来煮饮的喝茶方式,这就是晒青工艺。同时为便储藏和运输,将茶叶以蒸汽杀青制成茶饼,是谓蒸青饼茶。通过将晒青毛茶压制成饼,以进行后发酵的方式,这便是普洱茶独特的制茶工艺了。

  到了近现代,更多地改用机械化的制茶方式,少有像古代一样传统的手工制茶方式,人们从制作粗茶、饼茶到精茶、散茶,从单一茶类的制作到多种制茶工艺,中国人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但每一种茶品都有他独具的魅力,今天,我们先来重温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可以溯源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相传诸葛亮在公元225年南征时种茶树。《滇海虞衡志》上有“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的记载,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基诺族,至今深信武侯植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拜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所以茶山的茶树也称“武侯遗种”。

  普洱茶主要产自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与其他茶类不同,普洱茶具独具的魅力来自其后发酵特点,这使其越陈越香,越老越是珍贵。爱茶之人能够通过品饮一款老茶,品出不同时代的气息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满足香港同胞喝茶的习惯,加速普洱茶生茶的后发酵成为国内制茶人的重点攻关项目,制茶师匠历经困难与失败考验,最终掌握了普洱茶的渥堆技术。通过人工改变发酵环境或时间促进茶叶本身的变化,把原需十几年的后发酵时间缩短到几十天。至此,普洱茶分成了生茶、熟茶两种品类,生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气独特,熟茶汤色红艳,滋味醇厚,经久耐泡。

  市面上的普洱茶除了年代久远不可考证的以外,我们能见到的老茶,大概分为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级茶品。

  号级茶,也被称为古董茶,是近代制茶工坊的产品,年代截止日期,1956年。比如宋聘号产品,同庆号、同兴号等。这些号级茶用大树茶制作,以笋叶包装,无任何说明书,无包装棉纸,有内飞。

  1956年后,进入了公私合营时期,直至60年代末,称为印级茶时期。代表产品有下关茶厂生产的红印,绿印,蓝印甲级、蓝印乙级圆茶,后来还有蓝印铁饼等茶品。由勐海茶厂提供大树茶做原料,选用布朗、巴达等地的晒青毛茶。当时,勐海茶厂不生产紧压茶,而只供应原料,包装上使用了中茶商标。

  下一个时代,是七子级时代,从1972年起,最晚出到1994年。这个时代,是国营三大茶厂的时代。由于昆明茶厂专注于砖茶,故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角,目前存在的主要是这两个茶厂的作品。

  直至现在,普洱茶行业之高端茶品采用星级表达品质,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2004年的班章生态系列,其中大白菜系列以云南七子饼、班章生态茶为名,因有机生态标志形同白菜,市场上俗称大白菜,用星级作为产品的辅助表达符号。孔雀茶系列产品以班章生态茶为名,辅助五角星、孔雀图案,俗称五星孔雀、六星孔雀。

  近年来,大白菜系列产品市场热度越来越高,因其高品质的品茗价值,有限的数量成为茶友心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备受茶友的追捧。

  从制茶工艺的发展,到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体现的,是千百年来茶山默默工作的制茶人的孜孜以求,每一饼普洱茶背后,总有一群姓名湮灭在历史尘埃的茶人,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我们记住了他们智慧和辛劳的结晶:这些蕴含着时代印记的茶品。

  高顶古茶宗师级茶品——高顶六星,勐海茶区制茶人表达匠心的诚意之作,由云南各山各寨的采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探寻大山深处、荒野高山上不为外人知悉的古茶树,点滴收集壮硕茶菁,交由资深匠人依从古法精制而成,世代与茶打交道的茶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年年岁岁经受着山野的考验,与茶树和光同尘,把制茶当做生活所依,也成就了一生的事业。

  万千匠心,成就一杯好茶,高顶古茶和勐海制茶匠人一起,把自然最美好的馈赠,呈现给人们,甄选最高海拔2000米,树龄三百年以上古茶树茶箐作原料,以古法制茶工艺,从采摘,萎凋,杀青,摊晾,筛捡,由制茶匠人全手工制作,每一口茶汤,不仅有天地孕育的灵气,还有制茶人的一颗匠心。

相关标签:制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