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号&茶业复兴
联袂出品《易武与古六大茶山》
2018年9月16日在昆明举办新书发布会
在150多位嘉宾见证下,首次公开新书内容
线上同时举办活动,让茶友试读样章
一时茶友力挺,大咖力荐
茶书套装现已正式上架
看过这本书的人,他们都怎么说?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
透过古六大茶山这个万花筒,我们看到了普洱茶第三次复兴带来的机遇与变革,以及身处其中的爱与恨,希望你也能看到。
茶友读这本书 Vol.01
壹/
以前也看过詹英佩女士写的那本关于古六山的书,内容丰富也是佳作。但还是觉得一本读完有些意犹未尽,是有什么没有拜读到?昨日看了新书的样章,发现真实的茶树,真实的茶人,用脚步丈量的古六山,是那样的真实而秀美。也许书里没有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史家之绝唱,但是古六山的点点滴滴,那些平凡的茶世界,无不会引得古六山的茶痴们手不释卷。
茶友张女士
大咖读这本书 Vol.02
贰/
每一座茶山,每一棵茶树,乃至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的故事。六大茶山的故事不仅与历史传奇相系,更与民族信仰相融。本书最特别、最让人欣慰的是“守山联盟”,一个年轻的茶人群体。他们用最原初的热忱探索着六大茶山的过往历史,也用最坚实地脚印开拓着普洱的未来江山。普洱茶第三次的复兴,未来可期。
茶学教授,浙江大学名师王岳飞
叁/
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一种能力就是蠢蠢欲动,打死不动,《茶叶复兴: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书中很多地方很多事都是人想去做想去看的,但是只有他们做到了。他们用心将古六山打包成一本书,一定是值得的,也会值得你看。
社交媒体专家,《微力无边》作者杜子建
肆/
真正的茶人,应该有一段时间在非采茶的季节上茶山。他们不仅寻茶,同时也在时空穿梭之中,呈现以茶为中心的别样生活方式与逻辑。《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的主创团队中不仅有一帮“守山人”,同时还有一批旨在重新定义这片普洱茶圣地的真正爱茶之人。他们别样的观察与感触,让我们看到了以茶为中心的人伦与“物理”。
历史人类学博士,茶文化研究者覃延佳
伍/
想步入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吗,从一片普洱茶叶开始吧。翻开这本《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关注云南版图上的这个小小区域,你会读到数百年来普洱茶的兴衰起伏、古六山各民族的休戚与共、新时代茶山茶农的希望和梦。
茶文化学者,矛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教授
陆/
看到样书的第二张图,我就被深深感动。虬曲的根蜿蜒延伸,它原本应该深埋地下,却爬到了地表,像极了易武的历史,已经被岁月淹没,却不甘,因各种机缘浮了出来。现实中的易武多元而丰富,作者叙述也文采飞扬,没去过易武的,也可以从中看到鲜活的故事,去过的,也可以找到新的视角。易武有史,易武有歌,体味易武茶树资源的丰富与茶质的曼妙,绝对需要阅历与生活的积累,由淡转醇,越陈越香。
普洱茶史专家,《号记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作者杨凯
柒/
虽然在云南乃至中国茶界,搞茶文化研究的大有人在,写茶书的人也不少,但周重林无疑是最勤奋且写得最多、最好的那几个少数人之一。继《茶叶战争》后,一发不可收,他接连推出了《茶叶江山》《茶叶边疆》《茶叶复兴: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等等系列茶书,屡创出版奇迹,有多本书都是畅销书,总发行量累计百万册,的确叫好又叫座。
资深媒体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任维东
捌/
对于普洱茶爱好者来说,古六大茶山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兴衰数百年,有自然与天力,也有人的因素。一代代人走进它们,与之发生对视与对话,因而,不同时期的田野调查就尤为重要。茶业复兴新的书写,是当下对六大茶山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人文茶道倡导者,《吃茶一水间》作者王迎新
编辑看这本书 Vol.03
玖/
@洪漠如(茶业复兴)
云南,产茶面积非常辽阔,这些年,普洱茶可谓是名声在外,连同普洱茶,被我们烂熟于心的那些村寨也对饮茶者构成了一种吸引。透过一杯茶,他们似乎已经对那些寨子的气息了然于心,可那些气息只是一些感受和想象。《易武与古六大茶山》这本书,正是我们想要在茶杯之外去延伸体验的一种尝试,在饮茶的片刻,透过书与文字,走进茶的现场,易武的七村八寨、蛮砖、莽枝、革登、倚邦、攸乐,不老的青山里,藏着不老的爱茶之心。
拾/
@可念(吉普号)
毛姆说,阅读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这里说的避难,对我而言更多是指脱离此时此刻的日常生活,抽身于或繁杂市井,或高堂庙宇。抽身之后,若能给思维自由,它当去向哪里?如果喋喋不休的日日夜夜已经把大脑覆盖上实用主义的薄膜,思维的自由维度还可以指向何处?这里给你一个世界。或许你可以顺手拾起,这本不那么网红的书:《易武与古六大茶山》。让思维去向深山密林,看这个世界的一隅,茶树可以望天,老茶人的烟斗冒烟,年轻人回到茶山立志重建家园.....把它当漂浮着的趣事,让思维随便飞一飞。
邀您读这本书 Vol.04
首版特辑套装
独立编号,限量2000套
周重林&张宇亲笔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