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君说|李红梅:待茶如是平常心
李红梅,相熟的人都称其为“红梅姐”,一位为喝茶而不断“自我进阶”的茶人。
与红梅姐的相遇,是在成都。在这座被茶馆定义,或说浸泡在茶馆里的城市,忠茶君(zc-tea)遇到了不少的茶人。有从小跟随父辈“混迹”于各茶馆的、有独痴于普洱老茶的……似乎每个人的身上,都自然地刻印了有关“茶”的记忆。
有关红梅姐的“茶”记忆,源于小时候看爷爷喝的沱茶。“不是云南的沱茶,就是重庆生产的‘山城’沱茶。”她特意强调了一句。这些年来,茶艺师、评茶师……一路喝茶一路学茶一路“进阶”。她说,自己对待茶始终是一颗平常心,越学习越知道茶的好,所以才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
忠茶君:红梅姐您好,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对茶的“记忆”吗?
李红梅:我大概是三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喝茶的,现在快有十几二十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属于什么茶都喝,也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功夫”坐下来品茶、聊天。回想起来,关于对茶的最初印象,应该是小时候看爷爷喝沱茶。但这个沱茶不是云南的沱茶,就是我们重庆的“山城”沱茶,这事我后来专门跟爸爸确认过。爷爷抽叶子烟,就是那种自裹自抽的叶子烟,喝茶喝得特别厉害。他用大搪瓷口缸泡茶,很浓,我们小孩根本喝不了。爸爸呢,他习惯喝花茶,那种香味至今记忆犹新。我是自己工作后开始喝茶,红茶、普洱茶都有,只不过经常因为工作忙,也是一泡一大杯,渴了就喝一口。现在喝茶相对规律些,上午喝绿茶,下午喝半发酵的,晚上喝的就是全发酵的茶品。
忠茶君:听说您现在是在学茶、喝茶的路上不断“进阶”,您从事的工作与茶有关吗?
李红梅:我以前是做房地产项目的,跟茶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已经不再做了,一是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完成了,二是随着年长,父母亲的身体也不是太好。特别是我爸爸。所以我就想,我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年轻时候想要做而未能做的事情呢?所以项目结束后,我就开始全身心、系统地去学习一些关于茶的东西。一过过来,茶艺师、评茶师……能考的证书我都考了,系统的学习了一遍。我觉得自己到这个年龄来学茶,主要就是因为知道茶对自己身体好,所以要让自己对茶具备一定的品鉴能力,能喝到安全、放心的茶。我是怀着这个初心去学习茶的。
忠茶君:您学习茶之前和之后,对喝茶的观念有变化吗?
李红梅:可以这么说,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之前,基本属于“瞎喝”,什么都喝一点。遇到茶博会去逛逛,顺便喝一下;朋友说我这里有什么茶,那去朋友那喝一下。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就买一点。当时买天福的比较多,因为自己也不懂,也就不敢乱喝。包括到现在自己算是相对系统的学习了,越学越多,越学越不敢乱买、乱喝。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曾总(曾总,曾旺明,中茶普洱成都一级经销商——编者注),才开始接触中茶、了解中茶。
目前除了绿茶——绿茶我是每年都要自己到蒙顶山,今年已经去了三趟了,看着老乡们采茶、制茶。其余的茶品,中茶基本是我的首选。这几年学茶下来,自己对茶的要求比原来“高了一点”,喝茶的观念也有了些变化。我觉得自己喝茶,其实也喝不了多少,那就喝的好一些。所以每年中茶的班章,生熟我都收一点。包括之前的大红印、八八青饼等传世印级系列的产品,我多少都收了一点,也不多,放着慢慢喝吧。
忠茶君:您现在也算是一名资深茶人了,那您现在对选择茶品会有自己的标准吗?
李红梅:资深茶人谈不上,倒是这些年经过喝茶、学茶,我现在选择茶品的时候会有自己的一些判断。对于我来讲,安全、放心的品质,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一点来讲,首选大品牌是不会错的,它的每饼茶、每张棉纸,甚至是棉纸上用于印刷的油墨,都是有检测报告的。其次我会选择大品牌里一些中高端以上的茶品。因为我现在收茶也不是为了以后完全的流通,大部分还是要自己喝的。现在在我家里,我就专门腾了一个以前的书房,专门来存放我的茶。买了除湿机、温度计,十一层的楼层高度,自然通风也好。我尽可能把存放的环境搞得相对专业一些,然后放段时间,自己对比喝一下;有时也请一些比我更懂茶的朋友,大家一起来品鉴、交流。去年中茶的一款班章,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们喝了,然后约定半年以后再喝一次。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喝同一款茶品在不同环境下仓储过后,看看有哪些不同。这些年买了、喝了不少中茶的茶品,不同价位都有。我觉得中茶作为一个大品牌,是基本可以满足不同阶段茶友的需求的。
忠茶君:在喝茶、学茶路上“进阶”到今天,您感受到喝茶对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对未来喝茶之路,有什么期许吗?
李红梅:以前上班的时候忙,也没有把喝茶这件事真正“当回事”。后来开始学茶、喝茶,或许也跟自己的年纪有关。喝茶喝了这么些年,我感觉自己性格变“静”了。我以前是个很外向、比较奔放的人,这几年慢慢可以静下来。另一个我感觉对自己的身体是有影响的。这些年从不感冒,精气神也有了,包括我父亲也是。喝茶这件事情,我一直是以平常心对待的。自己学习过后,我知道茶的好处,知道茶对自己好,也就不会去乱喝。喝茶随缘,待茶如平常心,我倒是更乐于,或者说希望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我这几年喝茶的感受。
(本文根据“忠茶君”与成都中茶普洱茶客人李红梅对话整理,未经李红梅审阅,文章发表时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