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围炉煮茶,这是很多茶友都喜爱的事。饮一杯温热的茶汤下肚,舒心暖胃。但煮白茶,看似简单,里面却藏了不少“陷进”,倘若一步走错,很容易就毁了一壶茶汤。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煮白茶,到底要避免哪些误区。
福鼎白茶煮多久合适?
福鼎老白茶煮第一壶茶时,水不必沸腾太久。把茶放入之后,就可以电源关闭,用余温加热,等到水不会沸腾时,就可以倒出茶汤喝了。
煮第二壶茶,续沸水,茶和水沸腾时间久一些,约莫一分钟后关闭电源,继续用余温加热。
之后的每一壶茶,水沸腾的时间都推迟一分钟左右,具体时间的设置,根据个人口感而定。
煮白茶要避免3个误区
误区一:煮的越久越香
白茶出汤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在冲泡时,沸水环壁一注,无须多等,即可出汤。煮茶也是如此,壶中的茶汤已经沸腾时,就可以关闭电源,停止加热。将茶壶移置一旁,稍微静置,等待壶内的茶汤止沸时,就可以倒出茶汤。煮出来的茶,倒入杯中后,晶莹透亮,有着好看的光圈。
煮老白茶,并非煮茶的时间越长越好。长时间的烹煮,会导致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不断持续的释放,溶于茶汤之中,茶汤变得又苦又涩。一般来说,茶友们平常在家中煮茶时,可以根据茶汤的颜色变化。稍稍沸煮,等到茶汤呈现赤金色,或者更深一号的颜色时,这壶茶就煮好了。不需要再长时间的去煮,以免滋味过重。
误区二:煮新白茶
在选白茶这件事上,也是有要求的。煮白茶不宜煮新白茶,要煮就煮上了年份的白茶。明明是今年刚出来的,品质还不错的新茶,为什么煮出来的白茶会又苦又涩?原因就出在“今年刚出来”的身上。
一般来说,存放时间在一年以内的白茶称之为新白茶。用新白茶来煮茶,茶汤又苦又涩,不管多好的新白茶都是浪费。茶叶内部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是导致苦涩感的关键因素。新白茶经过萎凋、烘干之后,由于陈化的时间较少,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
煮茶时,这些内在物质在沸水的刺激下不断释放,苦涩感不断加强。喝用新白茶煮出来的茶汤,喝茶体验并不佳。原本新白茶当中的毫香和花香被涩感取而代之,茶香变得寡淡,茶汤苦、涩交替,伴随着阵阵的发麻感。
因此,建议大家用上了年份的白茶来煮,还原老白茶最顺滑甜润的滋味,为白茶正名。老白茶在存放的过程中,不断陈化,叶片中的内在物质,例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不断进行物质转化和分解。沉淀出只有经过岁月的磨练和蹉跎才具备的陈香和药香。这样煮出来的老白茶,清新爽口,成熟的风味加上独有的药香,甜润绵柔,回甘留香。想要不负好茶,就用老白茶来煮。
误区三:用铁壶煮茶
茶与茶具的搭配是有讲究的,胡乱搭配茶具很有可能导致茶汤味道发生变化,影响口感。比如,不少茶友青睐的铁壶,就不适合用来煮白茶。金属材质的铁壶,容易与茶叶的内质物发生反应,影响茶汤滋味。再加上,市面上不少的铁壶,采用多种金属合成,材质品质堪忧。甚至于,铁腥味、锈蚀味明显。而白茶是最害怕异味的,一款清香的白茶参杂了异味以后变得口味奇怪。
铁壶做为金属类壶器,时间久了容易生锈和沉淀出脏脏的水垢。用来煮白茶,完全破坏了白茶的清香,交织着一股难忍的金属腥味,生锈的涩感从舌尖处贯穿到喉咙,实在是让人心情糟糕。品白茶的闲情,就因为用了铁壶,变成了苦情。一壶上好的老白茶,本应该绵长有劲道,滋味悠扬舒适。倘若用铁壶这么一煮,不仅凸显不出白茶本来的精彩,还让茶变得更加糟糕!
乍暖还寒,是时候煮一壶老白茶,暖暖身,暖暖胃,更暖暖心了哦。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2004年6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福鼎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