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铁观音最突出的四个养生功效

2020-06-24 

铁观音可谓是世界名茶了,它不仅仅拥有醇厚的口感,并且独特的“观音韵”,冲泡后的天然兰花香味,整个滋味口感都是非常的鲜醇,且馥郁持久的,冲泡七次后依然有余香。且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比如氨基酸、矿物质、生物碱、营养物质等,养生效果方面也是非常突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喝铁观音的理由了。

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逐渐明确。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450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40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

经常饮用铁观音,可以达到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的功效。其中最突出的四个功效,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

铁观音的四大饮用功效

养生功效一、减肥美容

经常饮用铁观音,可以达到减肥美容的作用,并且还可以抗衰老。主要原因是因为铁观音内含一种很重要的成分叫“儿茶素”,这个“儿茶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消除细胞中的一些活性氧分子,从而减少这些活性氧分子对人体细胞的侵害,从而对人体的皮肤、皮肤细胞、还有其他的重要细胞有一个保护作用;所以经常饮用铁观音的女性,是可以达到抗衰老作用的。

养生功效二、降脂减肥

研究表明,铁观音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物质,不仅可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而且可促进组织的中性脂肪酶的代谢活动。因而饮用铁观音能改善肥胖者的体型,有效减少肥胖者的皮下脂肪和腰围,从而减轻其体重。

养生功效三、提神益思

铁观音的提神益思作用,铁观音茶当中含有咖啡碱,而咖啡碱能够兴奋中枢神经,从而增进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也因为这一点,建议不要在睡前喝铁观音茶,也包括其他茶类,以免导致失眠

养生功效四、预防心血管疾病

每天饮用铁观音,对于心血管疾病有改善作用,因为铁观音茶当中,有个重要的成分叫茶多碱,它可以改善脂肪代谢,从而改善动脉血管内壁的脂肪的沉积,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喝铁观音的四个禁忌

禁忌一:空腹喝铁观音

最好不要早晨空腹喝铁观音,因为铁观音的成分较为浓郁,空腹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的正常泌,不利于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头部不适、心悸、心烦、胃部不适、等症状,感觉就像喝醉酒了,我们称其为“茶醉”现象。其次,空腹饮茶当然也不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等疾病。

禁忌二:茶水不宜太烫

饮烫茶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喉咙不好,食管和胃非常刺激较强,这里带个题外话,太烫的话,可以先品品香气,拿起碗盖闻闻,等待不是很烫才喝。如果长时期饮用太烫的茶水,有可能引动这些个器官的病变,例如咽喉炎等等。

禁忌三:不喝冷茶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能太极也不能太反,需要合适才好。包括喝茶也一样,饮冷茶温茶,热茶能使人神思爽畅,心明眼亮;冷茶对躯干则有滞寒,聚痰的副效用。

禁忌四:酒后不宜

有很多人都认为喝完酒,喝点浓茶能够醒酒,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喝浓茶更是错误,因为本身茶叶能够兴奋人的神经中枢,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对人心脏负担;其次,虽然茶叶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但是酒后喝茶会使酒精中有毒的物质醛尚未全面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具有很大的刺激性。因此,为了保护心肾,不宜在酒后饮茶,尤其不能饮浓茶,要喝的话清淡一点较好。

铁观音属半发酵茶,由于发酵期短仍偏寒性,消脂促消化功能突出,而且茶香特别浓郁。但空腹不能喝铁观音,否则,易醉茶。“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是喝茶的基本原则,不过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而定。平时饮用铁观音也有一些禁忌存在,建议大家提前多做了解。

铁观音简介

铁观音茶属于青茶类(青茶亦称乌龙茶),红心铁观音是铁观音中最原始、最纯正的品种,铁观音茶产地为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铁观音既是茶名,亦是茶树品种名,并以七泡有余香、饮后满口芳香、独具观音韵等特点被无数茶友种草。

铁观音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肥壮圆结、沉重匀整、呈蜻蜓头

色泽:

油润砂绿

汤色:

金黄明亮、浓艳

香气:

浓郁持久、音韵明显、有馥郁的兰花香

滋味:

醇厚甘鲜

叶底:

肥厚软亮、匀整、余香高长

一级:

形状:

壮实、紧结、匀整、净

色泽:

绿油润、砂绿明

汤色:

金黄明亮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清醇甘鲜、音韵明显

叶底:

软亮、尚匀整、有余香

二级:

形状:

卷曲、结实、尚匀整稍有嫩茎

色泽:

绿油润、有砂绿

汤色:

金黄

香气:

清香

滋味:

鲜醇爽口、音韵明显

叶底:

软亮、匀整、余香(弱)



相关标签:养生铁观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