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栗树乡茶叶的发展及饮茶文化

2020-08-12 


一、茶叶的发展

茶叶是栗树乡山区半山区发展潜力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栗树乡土壤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茶叶的生长。栗树乡的崎岖笼和大平掌村民委员会有栽培型古茶树100多亩。民国时期,茶叶只是白水村有几棵,养马村有十多棵,均为人工种植,茶叶靠外地进口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地政府把茶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产业来抓,1955年区团委书记李朝勋亲自发动和带领青年种茶,罗维珍引进茶籽,组织青年突击队20多人,在栗树魁阁坡开始种植青年茶。1957年全乡进行茶叶种植调查,全乡有采摘面积0.5亩。1959年县政府给予大力扶持,乡政府和供销社制定出发展规划,分片种植,动员从江边到山头立体种植,当年沙坝、新村到慢郎的马道子,大麦地丫口、栗树村关山半坡酒铺房均大干茶叶种植,当时茶叶种植推广面积达1000亩,其茶叶主要分布在栗树、大田山、慢郎、小帮赶、岩子头、崎岖笼、白水等地区。1965年供销社派出杨登华下队蹲点扶贫致富,区级机关抽出人力协助种植茶叶,当年种植207亩。1966年9月开始建立茶叶组,设茶叶辅导员分片指导,实行双行单株条植,每亩3000株到4000株,种植质量显著提高。1971年栗树茶叶自给有余,交售青毛茶75担,填补了无商品茶叶出口的空白。1972年建立茶叶初制所,引进外地技术,聘请技师指导,当年制出红茶。1972年交售青毛茶、红茶189担。1973年发展到248担。1974年新建白水、慢郎、大田山3个茶叶初制所。1976年公社党委书记张声荣亲自挂帅,发动全区群众,机关人员,学校师生,在海拔2000米的关山丫口开发种植千亩茶园,划给单位、学校和生产队包干完成。1977年增配青毛茶、红茶初制设备,白水茶叶初制所列为乡镇企业茶场,专人承包管理,生产成效显著。1977年全乡茶叶采摘面积上百亩,交售国家青毛茶红茶上千担。据不完全统计,1976年至1978年出口红茶1200担,群众收入36万元,财政收入6多万元,占财政总收入48.2%。1978年后一段时期,受社会和茶叶价格等因素影响,茶叶发展出现停滞。1984年起又大力掀起茶叶种植的高潮,政府把发展茶叶作为脱贫致富的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从1984年至1987年大干茶叶种植,使全乡户均不足1亩的茶地,发展到5856亩,1987年底全乡有采摘面积2209.2亩,年产656.7担,其中红茶27担,青毛茶629.7担。1988年后期,茶叶市场价格低靡,茶叶的发展受到冲击,群众放松茶叶的发展,原种植茶叶面积,由于管理不到位,部分茶树老化坏死,茶叶面积出现缺失。2001年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栗树乡青毛茶销售价一直徘徊在每市斤3.5元左右。2001年政府引进新的技术,推广高优茶园种植,2001年到2003年的3年中在大田山、岩子头、崎岖笼、栗树等4个村种植高优茶园1196亩。2005年原生茶新产品的开发,使茶叶的市场需求增大,青毛茶每市斤价格回升到10元左右,茶叶的发展得到群众的高度重视,到2005年12月底,全乡有茶叶种植面积5658亩,采摘面积4448亩,茶叶产量9.21万公斤(1842担),茶叶收入186.94万元。目前有白水茶叶初制所尚在制茶。

二、古老的饮茶文化与民俗茶礼

在栗树乡50岁以上的农家人,多数延用着古老的饮茶文化——烤茶。烤茶是用烧制的小陶罐作加工茶叶和泡制茶水的器具。泡制烤茶,首先是把土陶罐洗干净,放到火塘边烤干,然后把茶叶放入土罐中烘烤,直到茶叶变黄发出烤香味,取出土罐放好,加入沸腾的开水,小陶罐内茶水沸腾同时喷出茶水沫,这时烤茶即泡制完毕。制成的烤茶味道独特,把土罐中的茶水倒入饮茶的茶杯中即可食用,泡制成的烤茶用鼻子闻,便可闻到茶水的甜美与醇香,尝到口里其回味无穷。纯朴的栗树人,逢客人到自己家作客,把烘烤后沏出的第一道烤茶倒给客人喝,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