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后箐彝族乡简介

2020-08-12 


彝乡简介

后箐彝族乡位于云县东南部,距县城驻地96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629米,最低海拔899米,国土总面积187.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3400亩,人均1.7亩,其中水田5500亩,旱地27900.00亩,2007年末,全乡共有农户4993户共19696人,其中农业人口1950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50元,全乡粮食总产量603.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

彝乡境内繁衍生息着以彝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数百年来,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能歌善舞的彝乡人民创造了彝乡的辉煌,为沧江明珠云县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近年来,后箐彝族乡党委、政府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大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业绩。万亩高优生态茶园郁郁葱葱,万亩核桃基地竞相吐绿,万亩紫胶基地渐成规模,千亩柑橘碧绿成荫,菠萝“三村”建设如火如荼。彝乡人民尽情享受着党的甘甜雨露,创造着彝乡美好的明天。

走进彝乡,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甘甜的忙亚大黄果让你馋涎欲滴,香脆的营盘大蚕豆让你惊讶不已,醇香的菠萝小锅酒让你若入仙境,可口的彝乡高优生态茶沁人心脾,神秘的勤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让你体味大自然的神奇与博大,还有那数不完道不尽的彝乡风情......

人文地理

后箐彝族乡是云县比较边远的山区乡之一,位于云县城的东南部,离县城直线距离35.3公里,公路距离128.5公里。东与景东县隔澜沧江相望,江无桥梁,云景两县各族人民互相交往,历来靠木船摆渡。南与栗树乡的忙蚌、大田山等村接壤。西与涌宝镇的丙柏、龙马塘、荒田、岔河街、分水岭等相连。北与忙怀乡的慢卡、高井槽、丙茂、新街等村相靠。全乡总面积187.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8人。乡政府设在后箐街尾的小山梁上。后箐街因背靠绿园箐村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处于东经100°28′,北纬24°11′。乡辖机关多设在后箐街。后箐街是后箐彝族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及主要的贸易集市。

后箐彝族乡民国初年属云县东区。1939年属温盈乡。1953年进行土地改革,撤村联建立小乡。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进行合作化运动,成立农业初级社,组织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1956年办高级农业社。同年下半年撤区建乡,在后箐范围内建立两个大乡,即忙亚大乡和后箐大乡。1958年11月人民公社化,后箐大乡合并涌宝,称永进人民公社;忙亚大乡合并麦地、慢卡,称麦地人民公社。1959年后箐大乡、忙亚大乡从永进人民公社、麦地人民公社分出合并为后箐人民公社。1961年3月撤公社恢复区,后箐公社隶属涌宝区。1962年撤中公社,设立忙亚区,大队合并为小公社。1969年将忙亚区改为东风人民公社,小公社改为大队。1976年公社由忙亚迁往后箐街,忙亚公社改为后箐公社。1984年3月成立区公所,大队改为乡。1988年3月撤区建乡,成立后箐彝族闲人民政府,原区下属的乡改为村公所。

后箐乡各民族分布情况:彝族主要居住在梁子、邦东、白玉景、勤山、玉碗水、营盘、忙亚、忙弄8个村委会。汉族主要居住在上台、菠萝、后箐3个村委会。更多的情况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散杂居。全乡以彝族为主,彝汉杂居,和睦相处。民情风俗,全乡基本上大体相同,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信仰佛教。各族群众的婚姻常以“媒妁之言”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提倡婚姻自由,但多数人家还是要请媒人来帮助说亲介绍,取得女方父母的喜欢同意。历来从提亲到结婚要经过“吃火笼酒”、“吃订婚酒”、“吃大酒”等过程。吃大酒这天,男方家搭青棚,迎亲过门,热热闹闹办婚事。各族农家每逢办喜事这天,男女老少兴时“打歌”。打歌场面十分热闹,数以百计的人在青棚种吹笛、吹笙,载歌载舞,相互对唱,通宵达旦,欢乐无比。有些村寨还兴时打歌进家,向主人交唱对唱,祝贺主人“一年四季清吉平安,粮食丰收”。如果一方对不上,就不开门,一直唱到第二天日出。这是后箐农民历史悠久的文娱活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禁止过,但有禁不止。近些年来由于农民生活由了改善,打歌风气更加浓厚。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引导群众用健康的语言歌唱美好的生活,移风易俗,提倡从俭办婚事。

后箐彝族乡习俗上也有着彝族特色,如彝族农家喜爱打歌、打陀螺、打秋千,还喜爱吹笛、吹笙、吹竹篾,弹三弦、吹号等娱乐活动。比较兴时的是二月十五朝山会。会上男女老少吹号、吹笛、吹笙,几百人聚会打歌。遇到农家有婚嫁丧事,村民往往通宵达旦地打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在丧事中,还兴时为死者追悼,用竹、纸扎吊钱、纸人、纸马送葬火化,建国以来提倡从俭节约,移风易俗,破除迷信,这种礼节已禁止。

一年四季中,各族农家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有过年(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八(土主会),三月清明节,五月端阳节,六月火把节,七月十四月半节,十月初十(十月朝),其次还有献山神庙,朝山会等。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