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我所了解的邦东茶

2020-08-12 


作为慢跑和普洱茶双修爱好者,我认为玩普洱也是一场马拉松,而且是超远距离没时限的马拉松。我的山头茶学习之旅与身边的茶油相比很另类也非主流,一般有点经历的茶油,山头茶之旅从版纳茶区开始,也在版纳茶区内扩展,我一个哥们玩得很深入,他只在勐海和易武两地山头转悠,08年以后他专攻易武系少数几个山头,还是国有林某个茶区最早的发掘者之一,他对易武茶的理解和易武茶藏品足够秒杀市面上各种普洱大师几条大街。只可惜我认识这个兄弟太晚。

也许是性格使然,我的山头茶之旅,在几大茶区之间流串,交了大量学费。时间是生命里最大的学费,我以为交了学费倒是好事,因为能学到东西,当然如果学费的费效比能高一些,就很有成就感。

在我的8年山头茶学费之旅,邦东茶区,费效比最高,堪称本人山头茶之旅的亮点,所以忍不住得意要出来掰糊掰糊。

我最早在06年接触山头茶,买的第一种山头茶是一桶06年春易武茶(包装纸是勐海云河茶厂),深圳南山茶叶城一个潮汕的老板自收料。俺的心酸易武茶学费之旅以后再讲。

我在07年接触到临沧茶-勐库戎氏,在当时有相当漫长时间内被茶商误导为戎氏茶就等同勐库茶...

然后到了08年,在一个普洱茶网络社区接触到邦东茶,这次运气还行,此茶商比较实在,也不太擅长忽悠,于是俺的邦东茶学费之旅开启了。

废话打住,下面都是干货,很有诚意!

首先引用编辑了一长段临沧茶业协会靠谱专业人士的邦东茶区科普文章

邦东乡位于临沧城东面,属临翔区辖。乡政府距临沧城公路里程64公里。东与普洱市的景东、镇沅、景谷隔江相望,西南与忙畔街道、马台乡毗邻,北与云县大朝山西镇接壤。全乡国土面积223.8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50米,立体气候十分显著。乡辖7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傣、拉祜、白、佤、布朗等六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18.4%。总耕地面积1.6万亩,森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52%。全乡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璋珍河、大忙朗河、那亢河三条河流,境内澜沧江干流26公里。境内有被誉为滇西南的绿珠的大雪山,远古时代的新石器,近代的古镇、古驿道、渡口、造纸古作坊等遗址。有早在民国时期就享名的特产——忙麓茶。

邦东乡有野生、驯化、引进三类。野生茶有红花油茶、红山茶、小红花茶、小白花油茶、大树茶、香果叶茶、小叶种茶、牛皮茶、小山茶、老苦茶等10余种。大茶树在璋珍林家村一带最多,香果叶茶、小叶种茶分布在邦东后山,红毛茶分布在邦东大箐,大叶茶分布在邦东曼岗村。1982年国家农科院茶科所,云南省茶科所到临沧县帮助调查茶叶品种资源,证实临沧茶叶品种均属云南大叶种群体,邦东乡大叶茶被国家茶科所列为优良品种。

临翔区所有的茶树品种中以邦东乡曼岗村大箐的一株茶树为最,但由于管理不当,于上世纪90年代夭折,树龄约250多年,1994年出版的《临沧县志》有记诉,而《临沧风物志》、《临沧县林业志》把其列入古茶名木篇记载。年平均采摘鲜叶250千克,为当时全县最大的古茶树。

一、邦东乡古树茶园

1、曼岗村古茶区曼岗村共有古茶园面积1221亩,平均亩产50公斤,总产毛茶60吨,茶农户397户。

典型大茶树那罕寨脚,海拔1507米,东经100°21′16.3″、北纬23°57′46.1″。树高8米,基围100公分,树幅4×4.5米。

2、邦包村古茶区邦包村共有古茶园面积1260亩,平均亩产50公斤,总产毛茶63吨。涉茶农户660户。典型大茶树坡头组,海拔1636米,东经100°20′48.5″、北纬23°55′20.3″。树高5米,基围120公分,树幅4.4×2米。

3、邦东村古茶区邦东村有古茶园面积3110亩,平均亩产50公斤,总产毛茶155吨。农户764户。其中:昔归组有古茶园面积335亩,平均亩产35.8公斤,总产毛茶12吨。涉茶农户107户。

4、和平村古茶区和平村有古茶园面积667亩,平均单产40公斤,总产毛茶27吨,涉茶农户640户。

5、璋珍村古茶区璋珍村委会有古茶园面积760亩,平均单产40公斤,总产毛茶30吨,涉茶农户766户。

二、邦东村李家大茶树

邦东村李家大茶树,高7.8米,基围2.02米,冠幅直径7.4米。海拔1659米、东经100°35′58″、北纬23°94′00″。是现存邦东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株。

三、曼岗茶

由云南省标准化研究所提出,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负责起草,1987年12月15日,邦东乡曼岗村云南大叶群体,被云南省标准计量局批准为云南省地方标准茶树地方品种:邦东黑大叶茶DB/5300B35009—87。

四、忙麓茶(昔归茶)

忙麓茶产于邦东乡境内的忙麓山,忙麓山位于乡政府东面约8公里处,山脚为嘎里古渡旧址和昔归新石器遗址所在地。这里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山形早朝阳。受大雪山气候影响,降雨量丰富;受澜沧江河谷影响,常年气温高,云海弥漫。森林大面积覆盖,土壤富含腐殖质,土质疏松,富含茶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大茶树基围在80~90厘米左右,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造型嶙峋古怪。

忙麓茶在旧时代就享有盛名。《缅宁县志》记述:“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今昔归)尤特著,蛮鹿(即忙麓)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临沧县志》记载:“较名贵的初制青茶是忙六(即忙麓)茶和晓光山茶,忙六茶产于邦东乡忙六村,茶水的浓度高、清澈,经久耐泡,饮后爽口回味”。

从08年-12年这几年时间,我投入了大量精力和中量银子在邦东茶区。所谓天道酬勤,对一个事物入迷,花很多时间、精力、以及不可少的银子进去,再加上一个成年人多年在社会上磨练出来的与人沟通能力、自身的方法论和逻辑思维。我顺藤摸瓜相继结识了做邦东茶区10余年的专业茶商,临沧茶业协会的茶人和深入研究邦东茶区的外省茶人。我与他们的关系从前期的求教为主,到11年后,基本是信息保持互通,而对邦东茶的市场发展趋势和行情走向方面更多是我给他们一些建议,尤其对邦东茶区的发展趋势,我的看法是参照布朗山茶区。昔归对应老班章,那罕对应新班章...

接受我的建议,临沧本地的茶商和茶人朋友们从11年起就有意识的改变了经营模式,增加了存货比例,尤其是囤了较多邦东毛料在手。

然后大家都看到从11年到14年邦东茶每年迅猛涨价,到了现在14年,邦东茶区的知名度大增,有些茶商还玩起了“邦东岩茶”之类的包装噱头。

集合上面引用的邦东茶区专业资料,我再补充若干私货资料并归纳如下,希望给对邦东茶区有兴趣的茶油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

1、邦东茶区的古树(大树茶)产量较为可观,根据12年政府统计邦东茶区5个整古茶区域毛茶产量达到了335吨。

注释:这个产量当然不是纯大树茶,有部分小树茶估计占2成,另外当然也包括了夏茶,邦东茶区夏茶普遍采摘。

与邦东茶区可以对比的一个茶区是勐海县的布朗乡,年毛茶产量将近600吨,而布朗乡的台地茶比例较高,所以纯大树茶的产量,邦东茶区与布朗茶区是相当接近的。

我喜欢的几种邦东茶:

1、忙麓山茶(昔归茶),真正的昔归茶年产量在8吨左右,春茶约3.5吨,多为古树,近年种植了一些小树,但是由于太干燥,成活率不高,成活后生长也较慢,多数还不能采摘,只有部分小树可以采摘。目前估算小树产量只有昔归茶总产量的5%左右。所以即使大小树混卖一个价,目前昔归茶古树的纯度还是相当高,从这点来看,昔归茶完胜老班章。

这个较客观数据说明真正的昔归茶还是有一定的量的,并不像众多茶商和大师们口里昔归茶产量很低,只有1吨左右,当地政府送礼用途都不够之类。

另外昔归村还出产非忙麓山茶4吨左右。

说到昔归茶树和邦东茶树的真实树龄,其实一直是个悬疑,前面提到:临翔区所有的茶树品种中以邦东乡曼岗村大箐的一株茶树为最,但由于管理不当,于上世纪90年代夭折,树龄约250多年,1994年出版的《临沧县志》有记载。

但是茶业协会的朋友们通过其他研究方法认为这个94年县志撰写时缺乏充分的史料查阅,存在很大缺陷。

从清史稿可以查到与邦东大规模种植茶树有关的历史事件:明洪武年间1385-1415腾冲土司与普洱景东土司的战争;

在昔归村调研近百岁老人,都无人知道是哪一代人种植,老人只知道小时候树就这么大了。

2、那罕茶

传统的那罕茶产于曼岗村那罕社,是曼岗村的一个小社,地处邦东至云县等地的茶马古道的旁边,茶园基本以树龄在100-200年之间大树茶为主,传统的那罕茶区主要分三片:

那罕大沟片区,这一片区产量约占那罕茶的2/5;

那罕和小曼岗交界处,产量也略占2/5,这一片全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茶树;

下那罕和其他片区的零星茶树产量约占1/5。

传统的那罕茶区毛茶年产量6吨左右,春茶约2.5吨,基本无小树。那罕茶在08年左右被茶商和茶人们挖掘了出来,到10年那罕茶在一定规模圈子已经出名。所以从11年开始就有聪明的茶农、茶头、茶商把附近的小曼岗茶混入其中。到了12年的时候那罕需求急增,当地人太聪明了,茶农和茶商达成统一阵线,正式把相连的小曼岗茶地也纳入那罕茶区。这个新那罕区域(小曼岗区域)年产量在7吨左右,那罕茶成功扩容。

3、和平村的丫口茶区,丫口紫茎茶

丫口这个片区茶园生态极佳,茶树保护情况较好,基本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茶树,丫口的茶叶以香甜见长,丫口变异的紫茎茶的香气更加突出,与其他茶区的紫茶相比,很有特色。

邦东补漏:

普洱茶跟紧压茶有密切的关系,普洱茶的转化跟紧压有直接而复杂的关系。

在紧压茶的各种形态里面,有种团茶,是邦东昔归一带的传统。一般是半斤250克一个,制作很简单用一块纱布和土碗定型就可。妙处在于团茶的紧压程度刚好在砖头和石磨饼子之间。实在是邦东人民的传统智慧。同样的毛茶做成石磨饼子和团茶,存放下来团茶更佳。就冲着团茶,我爱邦东。

文/老渔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