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虽然是一种不错的保健饮品,但是也不能当做药物来公事。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尽管茶的保健功能和药效应还会越来越多被发现,但不应由此任意拔高茶的“定位”。
从对人体的医药原理来说,茶具有辅助功能,随着科学的发达,茶的某些成分如茶多酚中的没食子酸酯(EGCG)、茶氨酸等,虽然可以从中提炼开发为治病之药,但茶不是药,更不能称为“万病之药”。
日本茶学学会会长、原静冈县茶业实验场场长小泊重洋在他《茶饮不能代替药物》论文中高度评价茶的保健功能的同时,指出:“茶不是医药品,它的功效也有一定的界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茶并不是万能之药……例如,反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中性脂肪、肥胖等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尽管每天都在饮茶,却没有得到改善的意见也很多。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小泊重洋先生的说法有参考价值,不恰当的宣传将会使消费者产生“逆反心理”,是不可取的。我还认为,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也是因人而异,例如对茶的摄取量多与少,也许是回应小泊重洋先生的上述“问题在哪里呢”的一个重要方面。小泊重洋写道:“最近在摄取高浓度的儿茶素来进行的体重和体脂肪减量的实验中,每天摄取500mg以上的儿茶素才可以看到一些效果。”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每天饮茶十杯以上,一个月用茶1斤,1年12斤,张老先生每天摄取儿茶素理应达到500mg以上,所以,年逾百岁还在工作的张老是饮茶保健的实证。当然,人体健康是取决于综合性因素,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分析任何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以偏概全。
随着光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人们采用不同的制法,产生了以适应人体不同需求的多样性产品,茶性就不仅有寒凉的绿茶;还有较凉的白茶、黄茶;中和的乌龙茶;温和的普洱茶、红茶。把茶性局限于“寒凉”,既不科学,也不利于推广茶饮。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要“人云亦云”。对古人的论说,堪称典范的要传承而且要弘扬,不妥当的要充实提高,不科学的错误的要摒弃,这才符合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
气虚乏力者应慎喝花茶
大家都需要知道现在市场上的花茶一般是采用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鲜花,窨制而成的茶叶。根据花茶的种类不同,功效也不用,有些花茶可以减压,有些花茶可以降火,而有些花茶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花茶茶香浓郁,茶汤色深,深得现在办公一族和居家一族偏好喜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花茶并非适合每个人,如花茶气虚乏力者应少喝。
我们知道花茶是用绿茶、红茶,花茶不是人人都适合。中医建议气虚、阳虚体质者(面色苍白自汗、声低、食少、气短、乏力、便稀等)不宜多喝。因为这种体质的人需要温补,而花茶性凉,不宜多喝。
如果很想喝,可以怎么喝呢?
1.可选红茶作为茶坯的花茶,性质温和些。
2.茶中加入少许姜丝祛寒凉,别有一番风味。
3.气虚体质喝花茶,可加入大枣3~5枚泡服。
4.趁热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