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如何判断茶是暖的,还是“凉”的?

2020-08-12 



经常听到顾客的疑虑,这个茶是暖的还是凉的,喝了以后胃会不会不舒服。在顾客的一般印象中,红茶暖胃,绿茶伤胃。这一理论基于的观点是红茶茶汤是红的,红的暖和。绿茶茶汤是绿的,绿的清凉。

这种方法延伸到其他茶,也解释大部分现象。例如普遍的认知是熟普,岩茶暖胃,铁观音则伤胃。对于这种方法,之前的态度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总感觉欠缺科学的论证方法,只是经验法则。

但是事总有特例的一面,例如15冬茶的梨山,看似2000米的极高海拔,茶汤属黄绿,香气以花香为主,还高扬,看起来,应该是让人寒的茶了。实际上,这款茶普遍的反应并不“寒”,喝了以后也没有觉得胃不适。

于是便开始试图探究其中的关系。事先声明,以下观点仅是个人猜想,自成一派。对于事物的认知一般分为:猜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目前处于猜想阶段。

据观察,茶“凉”所导致的胃不舒服,头晕,多是茶碱的不良反应。于是文章便转为试图探求茶碱和各茶的关系。因此对于茶性的影响,推测有如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采摘季节,采摘嫩度,发酵度(氧化程度)。

一、采摘季节

茶碱的前体(形成茶碱前的存在形式),是茶树生长发育活动的重要物质。在生长发育强烈的春天,茶树茶碱含量必然最高,在生长活动稍弱的夏天和秋天,冬天,就会越来越低。

二、采摘嫩度

在生长活动最为剧烈的嫩叶部分,茶碱含量最高,在成熟叶部分,茶碱含量就会降低。

三、发酵度(氧化程度)

茶碱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发酵程度而减少太多。但是多酚氧化后会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是让岩茶橙黄,红茶红色,普洱褐色的主要因素。需要说的是,1.氧化过程是不均匀的。2.上面说的并不是单一物质,而是多种物质组成的聚合物。3.随着氧化的深入,聚合物会越来越大。因此,大分子物质包裹茶碱,阻碍茶碱吸收,便成为可能。

如此再来验证茶性,便说通了。

春天嫩叶采制的绿茶,发酵度低,所以“凉”;

春季的台湾高山茶,采3~4叶来制,而且通过做青,发酵度稍高,所以,就没有那么“凉”;

冬季的台湾高山茶,不仅用成熟叶,还是冬季采制,所以就更不凉了;

红茶,虽然采制也较嫩,但是茶红素,茶黄素,甚至茶褐素包裹住了茶碱,因此降低了吸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