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能出汗散热。茶叶中含有糖类、果胶、氨基酸等成分,能与唾液结合,解热生津。而蜂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除了含有葡萄糖、果糖以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矿物质。蜂蜜可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镇静安眠,提高机体抵抗力。
成人每天可分次饮用100克左右的蜂蜜。如果冲水喝,一勺蜂蜜(约5克~10克)可以冲成一杯蜂蜜水(约200克~300克),最好用60℃以下温开水冲服,以免其营养成分被破坏。一般是待茶水稍稍晾温后加蜂蜜。蜂蜜茶水宜在清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食用。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
痔疮克星:苗族虫茶
虫茶是云桂湘等地苗族的一种传统饮品,如果用茶的科学定义来衡量,其实这虫茶并不是真正的茶,它实际上是一种名为“化香夜蛾”的粪便。人们食用这种虫子的粪便的方法与我们饮茶相近,故而将其称作“茶”。虫茶约米粒大小,黑褐色,一碗开水,撮入10余粒,初时,只见茶粒飘于水面,继而徐徐释放出一根根绵绵血丝盘旋在水中,犹如晨烟雾霭,袅袅娜娜,蜿蜒起伏,散落水中,然后如飞絮般缓缓地散落到杯底。虫茶汁水呈淡古铜色,甘醇爽口,香气清郁宜人,颇似高档绿茶。一般来说,500克虫茶能供5口之家饮用一年以上。
虫茶的制作过程很奇特。苗族人利用谷雨前后采集的当地野生苦茶叶,或是化香树、糯米藤、黄连木、野山楂、钩藤等野生植物的鲜嫩叶,稍加蒸煮去除涩味后,待晒至八成干,再堆放在木桶里,隔层均匀地浇上淘米水,再加盖并保持湿润。叶子逐渐自然发酵、腐熟,散发出扑鼻的清香气息。生产虫茶的昆虫很多,而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广,这种化香夜蛾,在这种香味的引诱下蜂拥而来,并在此产卵。约过10多天后,一条条暗灰色的夜蛾幼虫便破卵而出,布满了叶面,一边蚕食着腐熟清香的叶子,一边排泄着“金粒儿”。这些小毛毛虫食量惊人,不消多长时间就会把堆集的腐叶吃光。这时,主人便收集这些“金粒儿”,剔除残梗败叶,晒干过筛,就得到粒细圆、油光亮、色金黄的“化香蛾金茶”,即“虫茶”。更为讲究的是,在阳光下曝晒后,还要在180摄氏度的铁锅里炒上20分钟,再加上蜂蜜、茶叶,才成为优质的虫茶。
虫茶是如何被发现的,已无从查考。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穷苦的山民吃不起茶叶,用化香树叶代替茶叶作饮料,后来不请自来的化香夜蛾在这位山民积贮的树叶上产卵繁殖,终日劳累的山民开始熬茶时并未注意到这些变化,连叶带虫全放入锅里,直到茶水沸腾、香气四溢时才引起了注意。这位山民通过细心的观察、思索和实践,终于发现了虫茶。还有一种说法,清代乾隆年间,湘西城步苗民因不满封建统治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将苗民围赶入了深山。这样一来,苗民只能依靠采野菜摘茶叶等充饥。不料,这年野菜因干旱而枯死,茶叶全被山虫啃噬一光,剩下的只是遍地虫屎渣。饥不择食的苗民便将这种虫屎渣撮来冲水喝,发觉其味道不赖。于是日后就“改弦易辙”,干脆喝起了这种所谓的“茶”,并命名其为“虫茶”。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它,饮用了它。但说到底,这总是虫类排泄物,登不上大雅之堂,也许有人对它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但如果品尝过它的清香和知道它的保健作用,你可能就会喜欢上它的。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虫茶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去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清凉饮料。据说从清代乾隆年间起,虫茶就被视为珍品,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如今,虫茶已闻名海内外。
夏季动辄汗水淋漓,因此,既容易疲劳,又容易中暑,老中医向大家推荐一种很好的解暑饮品——茶水加蜂蜜。夏日饮茶有助于出汗散热,一杯热茶能使体内散发的热量相当于茶热量的50倍。夏季饮茶时加些蜂蜜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