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有研究成果看,茶防癌的有效组分主要是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特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是最重要的防癌活性组分。此外还有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硒等也具防癌效果。其机理是,多酚类物质及维生素C、E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抑制致癌物的形成,抑制致癌物质的致癌过程,抑制癌细胞增殖,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抑制致癌基因和人体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共价结合等。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症”,全世界都在积极探索根治办法。因此,饮茶是否可以防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早在80年代初期,日本科学家在流行病方面调查发现,茶叶具有防癌的功效。
如在日本静冈县中川根镇等产茶区,癌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而不生产茶的贺茂村癌症死亡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这一报道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此后十余年来,有关茶叶的抗癌研究在许多国家广泛开展起来。
1985年,我国广西肿瘤研究所对6种食品(绿茶、红茶、香菇、猴头、绿豆、灵芝)进行了预防黄曲霉素致肝癌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的防癌效果最好。喂饲绿茶的大鼠,无论是肿瘤数,还是肿瘤体积的大小都明显少于和小于对照组。1986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研究了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等17种茶对抑制致癌物(N一亚硝基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茶叶均有阻断N一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平均阻断率为65%,其中红茶阻断率为45%,多数绿茶的阻断率都在85%以上,其中西湖龙井茶的阻断率高达96%。1989年该所又研究了茶叶能否预防由N一甲基苄基亚硝胺引起的大鼠食道肿瘤,结果表明,用致癌物处理大鼠的癌前病变及肿瘤发生率高达95%,而饮茶组大鼠发生率仅5%~19%。可见茶叶中有效组分抑制肿瘤形成效果非常显著。同年,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研究了乌龙茶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致癌物诱发大鼠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喂乌龙茶组的致癌率要比不喂茶的对照组低得多,而且肿瘤的体积较小,肿瘤生长的抑制率高达85%左右。1990年南京八一医院中山肿瘤研究所,用绿茶提取物,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对腹水癌、肝癌、皮肤癌接种后的抑制效应表明,三种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5%、57%和55%。1995年美国西保留地大学的H·莫克托尔教授综述了世界抗癌研究成果,认为茶对皮肤癌、胃肠道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均有一定的预防效应,茶是一种广谱性防癌饮料。
尽管茶的有效组分作为防癌的药物尚没有供应市场,也不可能代替一般癌症的防治,但作为一种具防癌作用的机能性食品应用,既无副作用,又相对比较安全,是有光明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