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芯茶香气清幽,味醇鲜爽,茶汤色泽黄绿,芽叶柔嫩多毫,外形细紧而纤秀。用莲芯茶窨以茉莉花,则为“茉莉娥眉”,也称“茉莉秀眉”,是花茶之上品。
莲芯茶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因外形紧细纤秀,形如莲芯而得名。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历来为中外消费者所欢迎。
制作方法:
1.采摘:莲芯茶于“清明”前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为初展的一芽二叶,要求芽叶细嫩多毫、叶薄、节短而柔软。
2.制作:经萎凋、杀青、揉捻、初烘和复烘五道工序。萎凋系采取自然萎凋法,即将采摘、挑选过的鲜叶摊于帘架上,约14~16小时即可,使芽叶水分蒸发,鲜叶减重18~20%左右为好。杀青用斜锅,行抖炒,再翻炒。揉捻则用小型揉捻机即可。然后,再经初烘、摊晾和复烘,至茶足干,即成质量上乘的莲芯茶。
关于福建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福建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制造的历史据《福建地方志》和现代着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约始自150多年前,首先由福鼎县创制的。当时的白毫银针是采自菜茶茶树,约在1857年自福鼎发现大白茶后,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政和县在1880年发现大白茶,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水吉(当时属建瓯县,现属建阳县),何时开始,尚待考证,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后与政和制白茶之间。可以说,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传到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白毫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