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盐茶健脾胃,驱风寒,去腻强身,至今盛行于湘阴的每个家庭。其实,姜盐茶并非岳飞首创,最早出现在唐代,薛能《茶诗》:盐损添常戒,姜宜着更夸。苏轼《和寄茶》: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可见北宋姜盐煮茶之风已经盛行。苏辙《煎茶诗》:俚人茗饮无不好,盐酪椒姜夸满口。岳飞在姜盐基础上添加了黄豆、芝麻,提香和味而已。
煮茶加姜盐,从中医来说不无道理,茶性寒,姜性热,一寒一热,正好调平阴阳。杨士瀛《医说》中有姜茶治痢之方,其理正是本于此。
湘阴位于长沙之北,民物殷实,人文鼎盛,楚南称首,史称文献之邦。四千多年前夏禹治水之时,黄帝后裔张渤封于湘阴地境,史称罗。湘阴之名始于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置县于黄陵山北,黄陵山又名湘山,山北为阴,故名湘阴。湘阴建制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朝名胜古迹甚多,黄陵山有舜帝二妃墓、黄花岭有舜帝庙、唐时四大名窑岳州窑等。
湘阴地处湖南东北部,居湘江、资水尾间,南濒洞庭,东邻汨罗、西接益阳,北抵沅江。饮食非常讲究,爱吃辣椒,小鱼虾、鸡鸭蛋称小荤,鱼肉叫大荤,款客需宰鸡杀鸭,烹甲鱼、乌龟、鳜鱼。吃鱼很讲究:春鲇、夏鲤、秋鲫、冬鳊,三月螺头四月鳝,鳜鱼、柴鱼四季宜。葱白鱼丸、麻辣野鸭、红绕鳝片、椒盐鳜鱼成为当地名菜。
湘阴人喜饮谷酒,讲究喝豆子芝麻姜盐茶。客人进门,主妇将茶叶与少量食盐放入瓦罐内,用滚开水冲泡,然后加入擂碎的生姜和炒熟的豆子(黄豆、黑豆或绿豆、小豌豆、饭豆)、芝麻敬客,随喝随添,直至客人大汗淋漓,才算礼到。豆子芝麻姜盐茶夏清暑解热,冬祛寒去风,健脾开胃,益气怡神。茶里有姜的辣味、芝麻的香甜、豆子的清爽、茶叶的解渴,客人喝后来神,也喜欢喝。
豆子芝麻姜盐茶简称姜盐茶,又名岳飞茶,南宋岳飞绍兴五年驻军湘阴,与洞庭湖匪首杨幺作战,大多数将士不合南方水土,全身虚肿乏力,当地长者见状,携茶叶、姜、盐、豆子进营,教以调治方法。岳飞服后,顿觉心舒心顺,满口生津,即命大锅煮茶,全军共喝。几天后,全军将士痊愈,一举歼灭杨幺。而这一食俗,在湘阴地界流传下来。
陆羽《茶经》中说:“赵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说的是岳州窑所产的青瓷茶碗,属饮茶精品。岳州窑位于湘阴县县城及岭北镇,唐属岳州,故称岳州窑。
岳州产茶,名曰君山,却距离湘阴甚远。湘阴所用茶叶,多为安化的松针,安化产茶之地在小庵,即陶澍的故乡,这里林深木密,盛产高山云雾茶。古代的边销茶,即西北的茯茶,就是安化黑茶,主要的交通要道就是资江,湘阴正是资江的出口,安化茶叶水路运到此,转走陆路北上。
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在回乡省亲,经过醴陵时,遇上了渌江书院教书匠左宗棠,见其对联出众,与左宗棠订为儿女亲家。不到两年,陶澍在南京去世,把儿子陶桄托付给左宗棠教养,左宗棠到安化小庵呆了八年,边教陶澍之子读书边种茶。回到湘阴柳庄,自己种了一块茶园。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出征新疆,又把安化黑茶推广到天山脚下,成为现在西北用的最多的黑茶。
这次喝豆子芝麻姜盐茶,是在湘阴县岭北镇好友罗正坤老家茶湖潭进行的,还有当地的几个文朋诗友,边品味豆子芝麻姜盐茶,边翻阅些湘阴的历史人文掌故,感觉到姜盐茶的另一种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