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采收下的茶籽,进行不同方法的脱水干燥和低温、超低温(-196℃)处理后,用沙播法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茶籽即使脱水至2.3%的含水率,仍能保持70%的发芽率。将茶籽干燥至8%~10%含水率,在-196℃液氮中贮藏2个月,其发芽率没有变化,表明利用超低温长期保存茶籽有望得到解决。从本试验脱水干燥和冷冻损伤处理结果看,茶籽的贮藏特性应归属于正常型种子。
贮藏种子,是保存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茶树的种子却不易长期保存,即使贮藏得当,其发芽率也只能维持一年左右[1,2],无怪乎长期来有人把茶籽的贮藏特性列为顽拗型种子[3—5]。正因为如此,在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上国内外都采用建立资源圃或品种园的方法。这虽然比较可靠,但大量资源采用田间种植存在一些问题,不符合现代化保存种质的要求,不但用地和保存的费用高,而且极易受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等胁迫,达不到长期保存的要求[4,6]。因此,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方法一直备受中外茶叶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自1991年起,就茶资源室内保存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6]。其中,对处理后的茶籽在液态氮(-196℃)中保存,经17个月冷藏,50粒茶籽的发芽率为60%,比贮藏起始期的发芽率76.5%下降了16.5个百分点。郭长根等[7]在超低温(-196℃)条件下,经118天贮存后的茶籽发芽率达93.3%。日本在0℃~5℃条件下密封贮藏可保存9年[8]。近年来,印度也针对大叶种茶籽的贮藏特性进行了立项研究。所有这些,都未能对茶籽贮藏特性作出结论。因此,本试验重点从茶籽的脱水伤害和对低温的敏感度等方面,研究了其贮藏特性,并进一步确立茶籽所属之类型,旨在为茶籽的长期保存技术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茶籽采用本所无性繁殖的优良品种龙井43完全成熟的茶籽,经精选处理后备用。
1.2处理
1.2.1茶籽不同干燥法脱水试验
a.室内自然晾干脱水每处理30粒茶籽,当含水量分别达到约26%、20%、13%、8%、7%、6%时,用沙播法测其发芽率。
b.鼓风干燥脱水用901型名茶鼓风干燥机脱水,每处理30粒茶籽,当含水量达到约27%、25%、20%、16%、14%、9%、7%时,用沙播法测其发芽率。
c.在干燥器内用变色硅胶脱水每处理30粒茶子,当含水量分别达到约15%、13%、9%、8%、6%、4%、3%、2%时,用沙播法测其发芽率。
1.2.2茶籽不同温度冷藏敏感性试验
a.冷害温度(冰点以上)贮藏每处理30粒茶籽,经自然晾干至不同含水量(见表2)后放入冰箱6~7℃冷藏2个月,用沙播法测其发芽率。
b.冻害温度(冰点以下)贮藏经自然晾干至不同含水量的茶籽,每处理30粒经低温冰柜-30~-33℃冷藏2个月后,取出用沙播法测其发芽率。
c.超低温(-196℃)冷藏将自然晾干至含水量8%~10%的茶籽,每处理20粒,用铝箔复合袋密封后直接投入液氮罐内冷藏,经2个月后,取出迅速投入38~40℃温水中解冻复苏,用沙播法测其发芽率。
以上试验均重复2次。
2结果与分析
2.1脱水干燥对茶籽发芽率的影响
贮藏期间的种子水分无疑是影响种子寿命强有力的主导因素。种子的变质过程随着水分的增加而愈趋严重。1973年Harington根据其研究提出了通则[9],即在0~50℃温度之间,种子的含水量每下降1%,则种子的贮藏寿命增加一倍。成熟的茶籽刚从树上采下时,含水量较高(35%~40%),在自然贮藏条件下,其含水量会逐步下降。顽拗型种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耐干燥,为了保持种子活力,一般含水量要求比较高,多数植物种子的含水量临界值介于12%~31%之间。低含水量会引起种子脱水损伤[5,10]。茶籽对干燥的敏感程度如何?对刚采收的种子采用自然晾干、鼓风吹干和干燥剂干燥等三种方法进行脱水试验,并用沙播法测其发芽率。连续两年的结果表明,自然晾干脱水,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明显,即使达到自然干燥的最低含水量5.69%,其发芽率仍能保持在90%(表1)。显然,这与以往报道的“茶籽含水率低于20%时,发芽率约减少一半;低于7%时,胚全部变性失去发芽率”[1]有很大不同。从两年试验看,三种脱水法,均未测得茶籽死亡的临界含水量,也就是说,茶籽死亡之临界含水量远低于一般顽拗型种子死亡的临界含水量(12%~31%)。
鼓风干燥脱水的结果与自然晾干相似,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也未对茶籽发芽率造成很大损伤,其最低含水量(7.44%)种子的发芽率仍达到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