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是无处不在的。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那茶存在道德吗?答案是:当然存在,但道德在茶中叫“茶德”,茶德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具体的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
唐代陆羽的《茶经·一之源》中对茶德的说法是:“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应具有的俭朴美德,不单纯仅仅只是将饮茶看成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而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提到:“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就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同时,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
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林荆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伦”,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则主张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同时,他们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以上知名人士对茶德的概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还是接近的,特别是“清”、“敬”、“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和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且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的应用的道德要求,并且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清”:清有廉洁清白,清心健身的意思;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同时,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敬”: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