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黄汤茶的发源地
平阳黄汤茶原产于浙江平阳、泰顺、瑞安等地,品质以平阳北港朝阳山所产为最佳,故名“平阳黄汤”。其历史悠久,在清代因曾被列为贡品而闻名。
平阳黄汤茶历史悠久。地处江南的温州,自古就出好茶,而平阳又是温州产茶佳处。早在《唐书·食货志》就有记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其中的横阳,就是今天的平阳。虽然当时还没有“黄汤”之名,但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已经初具雏形。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喜爱家乡茶的故事在平阳民间广为流传,可知平阳黄汤在元代大受人们尤其是文人喜爱。“黄汤”之名的由来也与黄公望有关。清代,平阳黄汤茶已经闻名天下,清乾隆时期被列为朝廷贡品,其历史已达200多年。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每年有千余担运销上海、营口、天津、北京等大城市,而后因多种原因停产,加之原先茶叶加工由农民手工操作,缺少系统、书面的文字记载,以致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逐渐失传,茶市上不见其影。直到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才重新开发生产。
2010年,平阳县农业局开发的“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平阳黄汤茶样被中国茶叶博览馆馆藏。2012年,高级技师钟维标以平阳特早茶为原料,用“九焖九烘”古法恢复了传统名茶“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2013年,平阳黄汤跻身中国四大黄茶品牌之一。2014年,平阳黄汤茶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并进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2014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
平阳黄汤茶制作工艺
(1)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2)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3)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温州黄汤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4)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5)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上述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平阳黄汤茶滋味佳,保健效果也不错,时常品饮对身体的益处很多。不过,市面上的茶叶有好有坏,因此选购的时候要注意鉴别品质好坏。
平阳黄汤简介
平阳黄汤茶是选用平阳特早茶或当地群体种等茶树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以特定加工工艺精工细制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其技艺纯熟,品质优异,风味独特,外形纤秀匀整,具有“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的“三黄”特征。平阳黄汤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条索细紧纤绣、多毫
色泽:
嫩黄
汤色:
杏黄明亮
香气:
清芬高锐
滋味:
鲜醇爽口
叶底:
芽叶成朵、嫩软匀齐、嫩黄
一级:
形状:
条索紧系、显毫
色泽:
黄较绿
汤色:
橙黄明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醇爽
叶底:
芽叶尚成朵、较嫩尚匀齐
二级:
形状:
条索较紧、有毫
色泽:
绿黄
汤色:
橙黄明
香气:
清香较持久
滋味:
醇厚
叶底:
芽叶较柔软、尚匀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