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怎样喝铁观音才健康

2020-08-12 

铁观音茶,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那么=怎样喝铁观音才健康呢?

怎样喝铁观音才健康

一、冲泡铁观音的讲究

1、温壶温杯

在泡茶之前,一定要对茶具做好清洁工作,一般现在很多家庭都有选用的茶具消毒盆,如果有可以直接取出使用;如果只是一般配置的朋友,请在泡茶之前,现将茶具摆齐,烧壶开水,将茶具用开水消毒一遍。将茶碗和茶杯,消毒,烫过一遍。

2、茶叶用量

一般用盖碗泡茶,一次用量约重10克,但是现在的商家很贴心,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把握不准茶叶的用量了,现在的茶叶商家几乎都把铁观音打包成好,一包的量,正好是一次冲泡的用量,再用不用担心手抖茶叶放多了,只要将茶叶撕开包装放入盖碗之中就可以了。

3、茶叶的冲泡次数

一般茶叶最好喝的当属前三泡,前三泡茶味清香,回甘。一般茶叶的冲泡次数为5-6次,这时候的茶汤最为鲜美,味道最佳。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和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会慢慢变淡,茶香递减。

二、铁观音什么时候喝最好

1、喝铁观音茶的时间

一般来说,铁观音最好是在早上喝,因为早上起来是需要清肠胃的时候。这时来一杯铁观音能起到很好地润肠胃和排毒作用,但是要注意不要喝浓的铁观音茶,最好泡一壶淡淡的为好。

喝铁观音最好在上午以内的时间,或者在午饭半个小时后也可以喝。铁观音的醇香口感让人非常喜欢,不过也要注意还是不要空腹喝铁观音,另外的任何茶都一样,空腹喝茶是很伤胃的。铁观音茶最适合秋季喝,因为秋季天气比较干燥容易让人上火,铁观音有着下火润喉祛湿毒的好处。

2、喝铁观音茶的季节

如果大家要喝铁观音的话,大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铁观音,但是饮用铁观音的最佳时期还是秋季。铁观音是中性茶,一年四季都能饮用铁观音,但是,秋季收获的铁观音的味道最醇正,秋季天气凉爽,大家饮用香气浓郁的铁观音是再合适不过了。秋季天高气爽,大家在这个季节最好是喝一些可以精心的茶,铁观音就有静心的作用,大家在秋季饮用铁观音是再合适不过的。

喝铁观音的注意事项

第一,最好喝放置一段时间的铁观音,铁观音的本质属于寒性,在加工过程中,会采取炭火或用电来烘焙,寒火交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刚制作的茶属于水火未调,茶的寒性和烘焙来带的火都是很强的状态,如果这时喝下去,通过人体来实现寒和火的平衡时对人体来说很有伤害的,所以要适当的存放一下,让茶的寒性和烘焙的火气都降一下,能和人的身体更相应,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二,最好不要早晨空腹喝铁观音,因为铁观音的成分比较浓郁,空腹喝铁观音会冲淡胃酸,而且还会抑制胃液的正常分泌,不利于消化,甚至还会引起头部不适、心悸、心烦、胃部不适等症状,感觉就像喝醉酒了,我们称其为“茶醉”现象,如果发生“茶醉”现象,最好吃一些小零食或者吃一块糖以此缓解;除外,空腹喝茶也不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等疾病。

第三,贫血不宜喝铁观音,因为铁观音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可与人体内的铁结合成不溶性的结合物,使体内得不到足够铁的来源,尤其是女性在来月经期间,更不适合喝铁观音,因为在那段时间喝茶尤其是喝铁观音等浓茶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第四,酒后不宜喝铁观音,一般都认为喝完酒,喝点茶能够醒酒,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喝浓茶更是错误,因为本身茶叶能够兴奋人的神经中枢,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对人心脏负担;其次,虽然茶叶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但是酒后喝茶会使酒精中有毒的物质醛尚未全面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具有很大的刺激性;所以,为了保护心肾,不要在酒后饮茶,尤其不能饮铁观音类的浓茶。

铁观音简介

铁观音茶属于青茶类(青茶亦称乌龙茶),红心铁观音是铁观音中最原始、最纯正的品种,铁观音茶产地为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铁观音既是茶名,亦是茶树品种名,并以七泡有余香、饮后满口芳香、独具观音韵等特点被无数茶友种草。

铁观音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肥壮圆结、沉重匀整、呈蜻蜓头

色泽:

油润砂绿

汤色:

金黄明亮、浓艳

香气:

浓郁持久、音韵明显、有馥郁的兰花香

滋味:

醇厚甘鲜

叶底:

肥厚软亮、匀整、余香高长

一级:

形状:

壮实、紧结、匀整、净

色泽:

绿油润、砂绿明

汤色:

金黄明亮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清醇甘鲜、音韵明显

叶底:

软亮、尚匀整、有余香

二级:

形状:

卷曲、结实、尚匀整稍有嫩茎

色泽:

绿油润、有砂绿

汤色:

金黄

香气:

清香

滋味:

鲜醇爽口、音韵明显

叶底:

软亮、匀整、余香(弱)

相关标签:铁观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