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我国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喝茶,也早已成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惯。自古以来,茶就与音乐、诗词、书画相通成为一种文化,如今它却融入并成为我们饮食的一部分,因为茶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而且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钟爱,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的文化。
在全球掀起普洱茶热,媒体热炒普洱茶的今天,昌宁县紧抓时代脉搏,乘着“普洱茶”这股东风,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昌宁县大部分地区属滇西横断山脉向南延伸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峰兀立,河谷深切,土质及地形复杂,海拔相对高差2267.9米(最高2875.9米,最低608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由于境内云雾期长(比省内相近纬度地区的雾日多70天以上),年温差小,空气湿度大,降雨充沛,漫射光多,土壤性酸、缺磷、肥力中等等特殊优势的自然因子,促成了昌宁县茶叶特殊、优良的品质。
昌宁县隶属保山市,先后被列为全国糖料商品生产基地县、全国名优特林产品(泡核桃)基地县和省级烤烟种植示范县、商品牛(羊)基地县和竹类生产基地县。昌宁不仅是全国首批4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全省12个生态茶叶示范县之一,也是优质普洱茶原料——大叶种茶原产地,“碧云仙茶”、“尼诺茶”的故乡以及“滇红”、“下关沱茶”等驰名茶品的优质原料供应县。她年产干茶400多万千克,精制红茶曾远销亚、欧、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出产的“尼诺绿茶”曾获“金钟奖”、“陆羽杯”等奖项,被评为“云南名茶”……
作为一个老茶区,昌宁县有文字记载的种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今年5月,昌宁县人民政府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科学院茶科所、云南农业大学等4家科研机构的7位茶叶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对昌宁的古茶树群落进行了为期6天的科学鉴定。专家们阐释并论证了昌宁县古茶树年龄、古茶树群落年限以及分类,对茶叶品质进行了鉴定,最终得出“昌宁利用茶叶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的鉴定结论。
专家组一行对昌宁县漭水镇的黄家寨,沿江村的大白岩、茶山河社唐家河、保家凹子,温泉乡联席村的芭蕉林大园子、破石头,田园镇的石佛山等地的大茶树和古茶园进行了现场考察、调查和采访。经过分析研究,专家组认为,从茶树的分布范围、数量、种类和形态特征看,这些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点,既有野生型的大理茶,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亦有大理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的过渡类型茶树。根据“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鉴定评价”的研究结果,漭水黄家寨大叶茶、温泉联席原头茶是优质资源。主要特点是茶多酚高、儿茶素含量高,尤其是功能性成分EGCG比例大,制茶品质优。让专家感到惊喜的是,在这两份资源中都有3%的四倍体单株,这在遗传育种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针对昌宁县茶树的特点,专家对发展昌宁茶产业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他们认为应该把漭水大叶茶、温泉原头茶作为以后重要利用对象。在利用方式上,一是作为优质茶基地保护、利用好现有茶树或茶园;二是继续进行单株选种,选育新品种。同时,他们认为打造茶文化是振兴昌宁茶叶、宣传昌宁茶叶、推销昌宁茶叶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展示昌宁的地域风情、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塑造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与众不同的“千年茶乡”,在茶树鉴定活动取得科学结论的基础之上,昌宁县政府将举办系列活动,让外界认识昌宁、了解昌宁、感受昌宁。
具体的活动内容围绕叫响“一个品牌”,开展“四项活动”。叫响一个品牌即“千年茶乡·昌宁”。
活动内容包括:推出一部“以茶立意、以茶为媒、以茶推昌宁”的精品舞台剧目。一条具有滇西风情、代表昌宁特色的农特产品展洽街——“千年茶乡·昌宁”农特产品展洽会等。
茶叶既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的饮料,又是当今世界上三大不含酒精饮料之一。相对于咖啡和可可,茶叶又因其自然和更有益人的健康长寿而受青睐。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比较诸种饮料优劣之后,最终认为茶是最佳饮料,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茶叶饮料的世纪。茶叶之所以获此殊荣,在于人们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揭开了我们的先辈从实践得出的饮茶可以祛病、保健、益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