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类是茶鲜叶中含量最多的可溶性成分,它是茶叶的特征生化成分之一,也是茶叶医疗价值的最主要物质基础。茶多酚类是茶树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它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主要包含以下6类成分:黄烷醇类、羟基。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其中黄烷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
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杀菌抗病毒、对DNA的保护及修复等基本生化活性。这些生化性质在医学上的运用,使得茶具有以下诸方面的生理功效:降血脂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抗凝促纤溶作用、增强免疫学功能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解毒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辐射损伤作用等。
茶饮料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逢年过节餐桌常备。有一些消费者对茶饮料情有独钟,认为喝茶饮料就是在喝茶,虽然略有差别,但同样能起到茶的功效。比如,绿茶清热,红茶解毒、茉莉花茶有助于消化和减肥……在这些消费者心目中,茶饮料就是泡好的茶水“方便装”。
实际上,茶饮料并不等于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治未病中心的杨俊丽医生认为,选择茶饮料的健康关键是茶多酚,只有茶多酚含量高才有益健康。
茶饮料不能代替茶
“都说喝碳酸饮料爱胖,所以我一般都选择红茶、绿茶等饮料。天热就选绿茶;养肝明目就选菊花茶;冬天冷,一般就选红茶解解毒。”在哈市一家外企工作的梁磊是个茶饮料谜,自认对于和饮料“颇有心得”。但是,最近她在和养生专家交流时,才知道原来茶饮料并不等于茶。
按照杨俊丽的解释:茶饮料是茶叶经水浸泡后通过多种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叶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所以,茶饮料成分不等同于茶,也不能完全体现茶的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等功能。
另外,经过工业化生产的茶饮料,其主要营养成分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B等的含量会降低,而饮品中所加入的精制白糖、香精、山梨酸等添加剂却不是有营养的成分。所以,茶饮料不能完全替代茶,更不易过量饮用,仅可作为调节口味时食用。
健康关键是“茶多酚”
根据茶饮料国家标准,茶多酚的含量将是判别茶饮料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千克的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茶饮料所含茶多酚都需大于300毫克。生产厂商不能在茶饮料上只标注含有绿茶或者红茶等,却不明确标示具体成分及茶多酚含量。
“无论是茶、还是茶饮料,健康的关键是都是茶多酚。”杨俊丽介绍说,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现代医学发现,茶多酚具有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此外,茶多酚还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抑制和抵抗病毒等功效。茶饮料取材于茶,其中也含有茶多酚,只是不同品牌含量不等。所以,杨俊丽提醒市民,在选择茶饮料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是否标注了茶多酚,尽量选择茶多酚含量高的茶饮料。
饮茶禁忌茶饮料也适用
既然茶饮料不等于茶,是不是就不用按照茶的禁忌饮用了呢?
当然不是。杨俊丽说,茶饮料还是保存了原有茶叶的成分,因此,饮茶存在的禁忌,也存在于饮用各类茶饮料上。如,临睡前不要喝;尿酸过高者限制饮用等。另外茶饮料也不适合孕妇儿童。因为它多是以茶叶为原材料同时添加其他成分而成,茶中含有的咖啡因易使大脑过度兴奋,从而导致胎儿烦躁不安。此外,因为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干扰儿童对蛋白质及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儿童不宜多喝茶饮料。
另外,神经衰弱、失眠、活动性胃溃疡、贫血和心脏病等人不宜饮茶,也不要多喝茶饮料。
小贴士:不能四季只喝一种茶
虽然茶的品种很多,但不少人对自己喜爱的茶都是情有独钟,如果让他换口味估计还不习惯。但一年四季,气候不同,只喝一种茶也不合适。 茶叶也有寒热之分。一般而言,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的茶;清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所以,新鲜绿茶在春季寒气太重时不宜多喝,体寒者尤其要注意。夏天需要消暑解渴,这时可选绿茶、铁观音。青茶的性、味介于绿茶、红茶之间,不寒不温,既能清除体内余热又能生津养阴,所以比较适合秋季饮用。冬天,可适当喝些红茶。红茶性温,可祛寒暖胃,帮助消化。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