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500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5-10分钟
倚邦茶山历经多次烈火仍能延承,也正因为这过于跌宕起伏的遭遇,百年后,仍然被爱茶之人念念不忘......
▼倚邦山宏庐茶
2022年6月30日孔雀山行走近原产地第31期
倚邦山宏庐茶园•寻访茶人涂俊宏
云南勐腊站
涂俊宏倚邦宏庐茶创始人
从90年代起,涂俊宏先生就开始学习制茶、品茶技艺,在近三十年对普洱茶的钟情和钻研中,他坚信“好茶,九分天成,一分人力”。于是,涂俊宏先生花费了十年光阴,几乎踏遍了云南的每一座茶山,终于在倚邦山找到了心目中的好茶。之后他便圈山为园,建设宏庐古树茶园、生态茶园,倾心只为普洱茶。“不施肥、不打药、不翻土”,让茶树在原始的生态环境中,自然生长。自此,宏庐茶将自然之馈赠、天赐之普洱回馈于人间天地。
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最北部有一座大山,名叫倚邦山。在大山中,有一处茶庐,名为“宏庐”。
古六大茶山之首的倚邦山,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走在倚邦老街上,恍惚间还能听到铃儿响叮当的声音。
宏庐,就在倚邦村的望城坡,群山环抱之中,原始丛林庇护之下,与倚邦老街隔山谷相望。
而这处“宏庐”的主人,正是涂俊宏先生。
——孔雀山行,去山里,见好人,喝好茶,
去寻找茶背后的故事。
▲云南勐腊象明乡。倚邦村
- 01 -
自古贡茶出倚邦
古六大茶山之首,茶马古道之源
普洱茶,作为贡茶由来已久,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追溯普洱茶贡茶源头,我们的脚步和目光最终都会落在倚邦。
收藏于故宫博物馆的“金瓜贡茶”,据专家考证其历史已逾200年,原料正是出自倚邦山。
注:此茶品生产加工者为普洱贡茶茶厂,原料及初制系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的澜沧江东畔,从普洱往南,沿着茶马古道之路,途经思茅、倚象、勐旺,过小黑江,便可以进入倚邦。
倚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名重天下的普洱茶历史由此翻开。
▲进入倚邦山茶区。
古六大茶山之首的倚邦茶山就坐落在象明乡的最高处,海拔1350米以上。几百年来,这里一直都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
明朝成化年间,倚邦茶,因色香味俱全,沸水冲泡后站立不倒,而被敬献入宫,寓意“大明江山屹立不倒”,宪宗皇帝钦定为“贡茶”。
明末清初,倚邦茶山茶事勃兴。倚邦作为贡茶原料之首选之地,各地茶商和茶客涌入其中,昔日的倚邦老街茶庄商号林立,客商茶农往来云集,马帮铃声不断,一派喧闹繁荣。
▲昔日的茶马古道,青石板路。
然而,物有兴衰、盛极必反。倚邦接连遭受了封建统治覆灭、朝代更迭、疫病流行、抗日战争、攸乐起义战火的波及,大片茶园被毁,辉煌散尽,曾经繁华的倚邦就这样没落了。
之后经历了岁月的跌宕起伏,百年后的倚邦茶并未枯死,反而越发清香。上世纪80年代末,倚邦茶区开始恢复制茶,历史上留下的古茶园重获新生。
▲倚邦山的古树茶园。
- 02 -
茶人涂俊宏
寻茶几十载,深山建宏庐
只为心中的一杯好茶
当沉寂已久的倚邦山渐渐恢复昔日的繁盛,不少爱茶人士纷纷慕名而来,「宏庐茶」的创始人涂俊宏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和涂俊宏先生在倚邦老街喝茶。
涂俊宏的宏庐茶业,位于西双版纳-勐腊-象明乡-倚邦村-望城坡,群山环抱之中,原始丛林庇护之下,与倚邦古街隔山谷相望。
从西双版纳机场出发,驱车3-4小时,一路崎岖山路颠簸,才至象明乡;再开出1-2小时,方能到达宏庐。由于盘山小路狭窄,这里多地仅单车通行,峭壁之侧即为悬崖。
▲去宏庐茶园的路上,山路泥泞。
三百多里的山路,如果顺利5-6个小时可以走完。如果遇到雨季,道路泥泞湿滑,且可能伴随泥石流,山上山下的通道基本阻断。
道虽难,路虽远,所在虽偏,却是涂俊宏耗费了十年光阴,踏遍云南群山诸峰,认定的普洱圣地、自己的生命属地。
▲宏庐入口处。
从事食品、餐饮二十余年,涂俊宏最爱的却是普洱。90年代即从名师学习制茶、品茶,作为本业之外的生活爱好。
近三十年对普洱的钟情和钻研中,他坚信“好茶,九分天成,一分人力”。好茶的本质是茶叶足够好,茶叶好的前提是茶树生存环境好。
“
土壤气候决定茶之品质,生态环境不可复制,做茶之人,循时节采摘,按章法细致精做,不添他物,不坏其味,存其本真,即是上佳技艺。
”
在这样的坚持下,涂俊宏踏上了云南寻茶的旅途。近十年,几乎踏遍了云南的每一座茶山,访问了众多茶商茶农,希望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一杯好茶。
第一次到倚邦山,从西双版纳出发,汽车-摩托-步行,整整2天才到,下山时又遭遇泥石流,不得不在农户家寄宿了半个多月。然而,他却满心欢喜。
不仅是倚邦茶的柔润甘甜,更因为在这里的原始森林中,他亲眼看到了成片古树茶园生长在山坡烂石之上,看到了人迹罕见处茶树与周边数十种生物植被共生。
当有人问起“不打药会不会虫灾”时,他总是笑着说,如果看到了千米海拔上,茶树周边多物种共生,存在了千百年,就会明白大自然的神奇,早已解决了我们所有的担忧。
上山日子多了,涂俊宏越发喜欢上了山间一杯茶,坐看云起云涌的日子。
他决定将倚邦山作为自己事业和生活的归宿之地,抛却上海、北京的事务,避入这群山之间,从此不闻世间纷繁事,倾心只为普洱茶。
于是,圈山为园,建设了宏庐古树茶园,“不施肥、不打药、不翻土”,让茶树在这原始的生态环境中,自然生长。
这一呆,就是十几年的时光。因痴爱普洱,他为自己的茶室取名“宏庐”,意为“涂俊宏的山间茶庐”,这也就是“宏庐茶”的由来了。
- 03 -
宏庐古树生态茶园
奇特小叶种与原始森林共生
涂俊宏常说:“好茶,九分天成,一分人力。”
他的茶园位于倚邦山的原始森林深处,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海拔最高,且落差最大。
这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冬季雾多,雨量较大,而且植被丰富,有着好茶树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和自然条件。
在陆羽《茶经》中写道“野者上,园者次”,宏庐古茶树正是生长于原始森林深处、向阳的山崖之上,多年来都是密林野境,人迹罕至。
所有的古茶树都没有人工干预,全靠汲取大自然的滋养,遵从自然规律和气候状态生长,产量与品质也完全听从于自然。
宏庐茶园土壤多成块装,颜色偏红,遇水成泥,干硬成石,独特的土壤和内含物质,造就了宏庐茶独特的兰香蜜甜。
古茶树奇特的中小叶种,是制作顶级普洱的上乘原料。一般的普洱茶多为大叶种茶,唯明清两朝贡品的倚邦茶,独属中小叶种。
▲古茶树中小叶种。
“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来到倚邦定居,带来了小叶种茶籽,于是形成了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混生的独特现象,造就了倚邦兼具大叶种滋味厚重、小叶种高香馥郁的独特品质。
”
其叶形扁圆,叶片淡薄,两齿间隔稠密,背面茸毛少而稀,几乎呈对称行芽尖,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料。
山间的野生黄精
茶树枝干上的青苔
这些树龄都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在原始密林间与上百种生物植被共存共生,不施肥、不打药、不翻土,山坡烂石之上亦能够长出茶树。
可以说是,如此得天独厚的优良生长环境,才孕育出了这天赐的宏庐茶。
▲宏庐古茶树,向上生长。
- 04 -
宏庐“12字方针”
保清洁-选上品-循天时-用真心
只为做好一杯宏庐茶
原料为大自然的恩赐,制茶同样也要顺从天命。有着二十余年食品加工经营经验的涂俊宏,对于制茶也有自己的执着。
在制作上遵循“采摘-萎凋-杀青-揉捏-晾晒-筛选-压饼”的基本流程。为确保品质,他更是提出了“保清洁-选上品-循天时-用真心”的宏庐12字方针。
▲宏庐的制茶基地。
这12字的制茶方针,是涂俊宏对于一杯纯净好茶,孜孜不倦的追求。
古树茶的原叶采摘都是一芽二叶或一芽一叶,且茶叶循天时采摘,在每天的日出半小时后是茶农采摘的高峰期,避免鲜叶含水量太高,不利于萎凋等固定问题。
宏庐茶树多长在地势比较高险的位置,采茶过程十分辛苦。涂老先生为了不破坏茶树原有的生态平衡,所有的茶园都保留着刚开始的原貌,并没有砍伐掉其他植物转种茶树。
采茶人置身高架,远离地面的高空,亲手采摘古树顶茶,以古老纯净的方式取得上乘的茶叶。从鲜叶采摘,到徒步出山,用专用箱式货运送鲜叶至茶厂。
从加工过程,到每一道工序都有专用的器皿和存放空间,到食品标准级的工厂管理。整个过程完全做到茶叶不落地、不沾灰、不串味、干净天然。
制作上严格遵循古法,纯手工制茶,用心制作、层层历练。烧柴炒茶,须有专人负责进柴烧火,仔细照看,以准确控制。炒茶师傅炒茶前禁止饮酒,用手感知温度变化,手工揉捻实现茶叶细胞破壁。
▲涂俊宏老师在亲自炒茶。
宏庐所用皆为上等嫩叶,所以需短时轻揉,师傅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轻重长短调整。这些都需要用心感受和观察茶叶的变化,用心精作,才能制作一杯好茶。
制作好的茶均存放于茶厂之内,在山高谷深中,原始生态下,通风透气条件下,进行自然的发酵,确保茶品逐年递增。
▲制作好的宏庐茶叶。
- 05 -
孔雀龙团 独家首发
倚邦山百年古树古法制作
重现皇家贡茶之味
好茶也是需要好茶人来守护,在漫长岁月里,倚邦山数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和茶园得以留存,并被重新采制,实为幸事。
这一次,我们跋涉千里来到倚邦山寻访涂俊宏先生,通力合作,把这见证普洱历史的传奇贡茶之味复刻下来。让从前的贡茶,重现。
孔雀龙团,选用倚邦山百年古树纯料,在制作工艺上遵循古法,使用相同的制作工艺,尽可能地还原当年的环境,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倚邦龙团贡茶的滋味。
▲孔雀龙团-茶盒。
在紧压包装等细节上也严格还原当时的龙团制茶手法,以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一步一步均需手工制成。
每一套孔雀龙团均配有精心制作的古韵茶盒,打开茶盒,就如打开一段美好的往日时光。
▲孔雀龙团-倚邦贡茶。
这一颗龙团茶,代表的是孔雀追寻茶源本真的情怀,是深邃的历史长河中时光的记忆之味。
当茶汤沁润口腔,一股清甜荡漾在舌尖,久久挥之不去,仿佛穿越到了千里之外的倚邦山,与山间林野的茶树来了一场亲密无间的对话。
倚邦山,延绵数代百年的古树茶林,在漫长岁月里,立于山野,历经种种劫难又得以留存,而后百年生生不息。
宏庐茶亦是如此,涂俊宏先生从寻茶再到扎根在这座云南大山里,可以说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才有了现在的一杯茶。
幸而,我们还能在倚邦街闻着古茶的阵阵清香,喝着茶感叹那些过去的岁月。
历史的脚印走过倚邦,如茶,越浓越香,苦涩之后便是悠长的回甘......